眷戀之村-第三期
特別企劃|劉立行:眷村走到哪都有得吃 同村共養共教
搶在午後雷陣雨之前,劉立行一身輕裝悠閒從容地走進店裡,他說,「陸光大姐」的滷味滷得道地;在這裡他會「點碗紹子麵,加上手工丸湯。滷味是一定要的,滷味的重點在配點小酒。」 喜歡眷村菜的老饕,想必對「陸光」這個招牌不會陌生,原址本來位在市民大道上,後來拆遷後分據2處。1年半前,李曄畇以家中大姐的名號另起爐灶,默默展現不沾老店鋒芒的溫柔與風範。

特別企劃|李天鐸:眷村菜是心上的鄉愁,簡單中見真功夫
李天鐸回憶起他的眷村時光,臉上總是帶著一抹微笑。 他說:家,一個安定、安全的地方,是我們這代眷村人最大的追求和夢想。然而,在那段艱苦歲月中,他們卻不得不漂泊、流浪,甚至擔驚受怕。 李天鐸憶起當時,說道:「我們沒有土地,無法著陸,生不了根,怎麼可能長得大?連飯都吃不飽,還想什麼反攻大陸?」這些話語,真切地反映了眷村人的心酸與無奈。

特別企劃|王蓉蓉:眷村菜是媽媽的大智慧,窮則變、變則通
王偉忠還會興致勃勃地向王蓉蓉提出挑戰,「他(王偉忠)會形容他吃過的某道料理,但是描述得很模稜兩可,像是『有一種麵,裡面有菠菜、肉絲和蛋』這樣,但我稍微想一想便做出來,他吃了一口,驚喜地說:『就是這個味道!』」 答案揭曉,這道令王偉忠魂牽夢縈的美食,不過是簡單的豬油醬油拌麵。在物資並不豐裕的年代,簡單的食材卻能激發出令人難忘的美味。

特別企劃|李永萍:眷村菜就是有趣,非典型眷村私廚上菜!
這間開業8年的「南村私廚小酒棧」走的是創意私廚路線,並以小酒館概念裝潢設計,翻轉眷村菜樸實無華的刻版印象。南村的滿桌佳餚不時飄來誘人香氣使人分心,等待拍攝完畢、走近一瞧,不論是以鑄鐵鍋盛盤的「毛澤東紅燒肉刈包」、難得一見的「河南蒸麵」,抑或是巧思獨具的「當歸香腸與九層塔香腸」,在在看得出南村以眷村菜為底蘊,但又不劃地自限,加入創新元素的企圖心。

特別企畫|葛光越:入眼暖心、入口暖胃,復刻眷村大菜飄香
葛光越偕夫人走進餐廳,還來不及坐定,不少隔桌的爺爺級食客紛紛起身敬禮,或拿起茶杯以水代酒,或翻開手機翻找老照片,上前敘舊,在場眾人無論老少,都被現場氣氛感染,跌入舊日回憶。 這廂大夥們還在寒暄話家常,滿頭白髮的「碧海廚房」老闆趙仲明已將好料陸續端上桌,上海菜飯、老譚菜鮮魚鍋、左宗棠雞、香煎豬肝、老皮嫩肉、水煮牛肉等,一網打盡各省籍特色菜餚,「報告長官,等下還有道隱藏版好料肴豬腳,慢慢享用。」

眷總大件事|二、三代精采對談! 眷村精神始終閃耀
眷村,這兩字對我而言,承載著我和父執輩們三代人無盡的回憶與情感,更是我魂縈夢繫情感停泊理想生活的嚮往。 隔代教養長大的我,爺爺奶奶從小叨念提醒著:「食物不要浪費、朋友有難兩肋插刀、鄰里間要互相扶持、物品錢財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這些叮嚀反應著大多數眷村人的人格特質與情感依存。

區老師說文化|區桂芝 奧運場上中國人的驕傲
風風火火又喧囂擾攘的 2024 巴黎奧運落幕了,可隨之而起的種種爭端、不公,甚至歧視,並未消停。在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的氛圍中,這屆奧運也呈現出前所未有或相對濃厚的政治風,誰說「政治的歸政治,體育的歸體育」呢?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2024捐款說明與捐款芳名錄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2024捐款說明與捐款芳名錄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監事及祕書處人員名單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監事及祕書處人員名單

眷村嘉年華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眷村世代對話座談會.念念眷村電影欣賞會.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李慶平先生訪問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