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宋思庭
王蓉蓉是著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的姐姐,她不僅撰寫了廣受好評的眷村菜食譜,更創立傳承眷村好味道的品牌「福忠字號」,幾乎和台灣的「眷村菜」劃上等號。
▲王蓉蓉(右二)有個知名製作人弟弟,就是王偉忠(左一)
「眷村菜就是讓你吃得飽、吃得滿足,而且吃多了還不會膩的菜。」王蓉蓉如此定義眷村菜。在她看來,這種樸實無華但味美的料理,正是眷村生活的真實寫照。
剩食復活從炒餅看眷村精神王蓉蓉回憶:「以前眷村裡大家都很窮,但美軍會發麵粉給我們,所以這也是為何眷村菜大多是麵食的原因。」
她以眷村菜中常見的「炒餅」為例,說明眷村菜其實是一種巧妙的剩食利用。
「我媽媽說烙餅不能只烙一張,剩下的到第二天就乾了。於是眷村媽媽們就把這些乾掉的餅切絲,和剩菜一起炒,結果卻意外地美味。」
原來,炒餅不僅是一道美食,背後更是一段關於廚房智慧的故事。在王蓉蓉的生動描述中,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眷村媽媽們如何化腐朽為神奇,將平凡的食材變成令人難忘的美味。
「眷村媽媽都是魔術師,」她感嘆道,「有時候連發硬的米飯都能揉進麵裡烙餅,完全吃不出來。」這種不浪費、物盡其用的精神,在王蓉蓉看來,正是眷村菜的精髓所在。「那時候沒有食安問題,東西沒有化學添加,反而吃了都沒事。就是都不要浪費。」她說。
眷村好客 醬色濃重才夠蹭飯
至於同樣是眷村子弟的二空小館主廚蘇先生,從立法院餐廳出身,當年餐廳裡的大廚師傅們來自五湖四海,經過各菜系的打磨與訓練,將精緻宴客菜的細節帶入家常菜料理當中,在還原眷村味道與大眾口味間取得巧妙平衡。
獅子頭是餐廳的招牌菜之一,二空小館選用後腿肉等多種食材精心調配而成,特色在於口感軟嫩、風味濃郁,深受客人喜愛。
此外,烤方也是經典菜色之一,五花肉經多道工序細火慢燉,肉質軟Q不油,口感香甜帶勁,相當好吃。談到眷村菜,王蓉蓉認為,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好客」。
「我們家承襲了爸爸的好客精神,經常叫同學來吃飯。」她回憶,這種好客精神直接影響了眷村菜的口味特色。「媽媽做菜都要夠鹹,因為很多人要吃,要讓大家夠吃,就是夾一口菜,要能配好幾口飯。」
▲二空小館的牆面上都是賓客留下的簽名與留言。
就為寵弟 燒得一手好菜考不倒
王蓉蓉與王偉忠的手足之情,也在眷村菜中得到最真摯的體現。每當王偉忠從國外歸來,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王蓉蓉:「姐,今晚來家裡給我煮碗麵吧!」
有時候,王偉忠還會興致勃勃地向王蓉蓉提出挑戰,「他(王偉忠)會形容他吃過的某道料理,但是描述得很模稜兩可,像是『有一種麵,裡面有菠菜、肉絲和蛋』這樣,但我稍微想一想便做出來,他吃了一口,驚喜地說:『就是這個味道!』」
答案揭曉,這道令王偉忠魂牽夢縈的美食,不過是簡單的豬油醬油拌麵。在物資並不豐裕的年代,簡單的食材卻能激發出令人難忘的美味。
王蓉蓉感慨道:「小時候,豬油醬油拌飯可是難得的獎賞呢!只有考試考到100分,才能享受這份特別的美味。如今回想起來,我們懷念的不僅是那份味道,更是蘊含其中的艱辛歲月和美好回憶。」
眷村的味道,其實就是家的味道,在這個快節奏、喜新厭舊的現代社會中,或許我們都需要這樣一個地方,能夠讓我們停下腳步,回味那些簡單而溫暖的時光。
▲排行大姐的王蓉蓉(右一)從小常幫媽媽做菜,面對排行老么的王偉忠(前排左一)臨時出考題的刁鑽味蕾,游刃有餘。
關於王蓉蓉
出生在嘉義建國二村,從小就常幫媽媽做菜,學會大江南北各種菜餚,弟弟是知名節目製作人王偉忠,姊弟倆聯手推廣具有王家特色的眷村料理。著有《偉忠姐姐的眷村菜:一點兒錢養活一大家子的27道記憶美味》、《偉忠姐姐的眷村菜2:王家秘傳33道吹牛好菜》
二空小館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55巷14號
電話:02-2712-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