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劉立行:眷村走到哪都有得吃 同村共養共教
A

特別企劃|劉立行:眷村走到哪都有得吃 同村共養共教

撰文:高文其攝影:蔡孝如

搶在午後雷陣雨之前,劉立行一身輕裝悠閒從容地走進店裡,他說,「陸光大姐」的滷味滷得道地;在這裡他會「點碗紹子麵,加上手工丸湯。滷味是一定要的,滷味的重點在配點小酒。」

喜歡眷村菜的老饕,想必對「陸光」這個招牌不會陌生,原址本來位在市民大道上,後來拆遷後分據2處。1年半前,李曄畇以家中大姐的名號另起爐灶,默默展現不沾老店鋒芒的溫柔與風範。

特別企劃|劉立行:眷村走到哪都有得吃 同村共養共教

眷村生活緊密相依 作息起居全村一起

劉立行小時候家住外雙溪的力行一村,「從出生一直到大學2年級,都住在眷村裡,足足住了20年。」後來因眷村改建,1993年才搬到大直通北街的圓山新城。

「這個緊鄰國防部的國宅建地,前身就是力行新村的舊址。」據聞眷村的分布是有規則的,「一部隊、一機關、一學校,都要蓋一個眷村。」於是挨著部隊、軍校或是兵工廠而生的大小眷村,就是這般應運而生。

劉立行說,力行一村是國防部行政管理學校設立的眷村,「村子不大、小眷村,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是全村一起。」像是中山堂廣場前放電影,會通知村民拿著小板凳一起來看,就連「早上的起床號也是把全村都叫起床,因為既然軍校裡的人要起床,那乾脆村民也一起起床。」

雖然全村生活這般緊密堅實,但住的房子可不是這麼一回事。

「當時的房子是一戶連著一戶的瓦房,隔間則是竹子夾泥土,有時候兄弟打架,哥哥把弟弟的頭往牆上一推,弟弟的頭就穿破鄰居家的牆壁。」

▲劉立行與姊姊、弟弟在竹籬笆前合影。

劉立行的父親當時擔任國防部行政管理學校校長侍從官,他記得小時候父親十分嚴厲。有一次,他在鄰居玩伴家中玩「十八啦(擲骰子)」賭博,被父親派姊姊叫回,劉立行一進門,父親不由分說一腳踹過來,「他從來沒有講過賭博有什麼,不囉嗦直接用踹的。」

後來劉立行的父親調回部隊,比較少在家,多數時間都是母親陪伴,直到他考上大學,父親的一個舉動洩漏了含蓄的父愛,當然,那時的劉立行是不知道的。

考取大學成全村驕傲 街坊鄰居放鞭炮同慶

到底劉立行的父親做了什麼「含蓄」的舉動呢?

話說那時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村子裡的小孩國中畢業,「不是從軍、闖江湖(混幫派),就是念書。」

而劉立行剛好就是會念書的極少數,還考上全國英文系的第四志願–輔仁大學英文系,當時各校英文系幾乎都是文科生的第一志願。

好奇問他為何想念英文系?劉立行笑說,「起因多少是虛榮心作祟,那時美軍還在台灣,每天放學回家經過中山北路,都會看到美國人帶著台灣美眉在路上拉風行走,感覺上會說英文好像很酷。」

記憶中當時全國有英文系的大學只有12所,整個文科生的錄取率僅20%。劉立行的父親得知兒子考上大學當然高興,但他完全不形於色,隱藏得很好。

劉立行說,那時他的父親已從軍職退休,在中國海專擔任副教授,由於心急劉立行的大學考試結果,「我父親自己跑去教育部查,所以榜單還沒揭曉,他已經知道我考上輔大英文系了,回家還默不吭聲。我是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後,才知道他這個含蓄的舉動。」相較父親的冷靜,同村的鄰居們顯得熱情許多。

慶祝村裡出了個大學生,「隔壁田伯伯先放鞭炮,然後陸續有其他人也跟著放,我家反而沒放鞭炮呢!」

▲劉立行(左一)幼時的全家福。

到左鄰右舍串門子 變成記憶中的大亮點

劉立行記憶中的眷村味也很有意思。

他笑說,「好吃的都是在鄰居家吃到的。」劉立行回憶,「以前的年代,『客廳即工廠』,像我母親這樣的家庭主婦,為幫忙家計,得在家裡做點代工,做完要去交貨,擔心小孩在家沒飯吃,便交代街坊幫忙照看。」

於是,劉立行放學後,特別愛到有電視的人家裡去,「一邊看電視,鄰居媽媽如果把菜端過來,我也順便一起吃,記憶中的眷村好味道,都是這樣吃來的。」

劉立行的母親是金門人,家裡餐桌口味也比較偏本省路線,「我們家基本上就是有什麼、煮什麼,不是太講究。

很多人說他們家裡有大江南北、各家各戶相互取經後融合而成的味道,這在我家沒有,我都是在別人家吃到好味道。」

小時候在左鄰右舍順便吃,長大應酬便在外面尋找這種熟悉的滋味,恰巧就讓劉立行在任教不遠的學校附近發現「陸光大姐」的身影,雖是老字號新開張,但保留老顧客熟悉的店名,劉立行說,那就是傳承。

約訪當天適逢劉立行甫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屆齡退休,他並不急著享受退休生活,「還有很多事想做、還有很多地方想去。」

採訪結束前,劉立行不忘再度推薦大家:「有空不妨來『陸光大姐』這邊小酌一番。」

特別企劃|劉立行:眷村走到哪都有得吃 同村共養共教

▲滷味透香入味,劉立行大推來店必點!


關於劉立行

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美國猶他大學電影研究藝術碩士,美國楊百翰大學電影暨戲劇系哲學博士,副修傳播學。

曾任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創系系主任、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系主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所主任、科技與工程學院副院長。著有《意識形態階級鬥爭:中華民國的認同政治評析》等專書。

陸光大姐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3號
電話:02-2703-6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