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戀之村-第二期
眷村人的共識
年輕時代在國內外東奔西走,常在一群陌生人中輕易辨認出某幾位是來自台灣的「眷村子弟」,或許是典型的語氣腔調、表情舉止,也或許是那股豪邁、坦率、自信的模樣,讓眷村人自然流露出不同於眾的特質。這當兒,我只需直接開口探問對方「小時候住在哪個村子?」彼此的話匣子就關不攏了,保證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足以跳過一切世俗的禮數而成為相見恨晚的「哥兒們」!

眷總大事|323總會聯歡 眷村文化永不磨滅
今年初承蒙趙怡理事長、李慶平秘書長,以及孫慶餘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諸兄邀請擔任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的顧問,3月23日並參加了總會的春節聯歡晚會。趙怡兄不愧是媒體文化界的大老,精心策畫的場地布置突顯了總會「愛中華、愛國旗、愛台灣、愛和平」及「凝聚力量、萬眷一心」的共同理念。

名家社論|李慶平:為台灣前景擔憂
學歷: 政大外交系學士、政大外交研究所碩士 經歷: 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會駐美黨務督導員、駐美代表處文化參事、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國立政治大學校友會總幹事、中華台北射箭協會理事長、廣播電視協會理事長、台北市記者公會理事長、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顧問、中國國民黨第16屆中央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名家社論|區桂芝:辛棄疾誇張嗎?
想談這首詞,是因為上課額外補充教授時,有學生質疑辛棄疾的「離恨」是不是太誇張了!我很吃驚這樣的反應,也立刻明白,缺乏歷史背景知識的她們,不清楚「靖康恥」有多麼恥辱,自然就不易體會「臣子恨」有多麼深。尤其生於「淪陷區」的辛棄疾,青春正盛時,熱血衝殺金軍營寨後,起義來歸。他對帶領王師,揮軍北伐,驅除金虜,收復失土,有多麼強烈的渴望。

黃埔百年|黃埔心、眷村情
歷史因前人辛勤開墾與後人傳承發揚,變得偉大!」對自己是位「眷村人」,也曾走過45載軍旅歲月的「黃埔人」而言,今年適逢黃埔創校建軍百年的光輝時刻,心中特別有感。

眷村故事|台灣第一座眷村 黃埔新村的未完待續
黃埔新村,位在高雄鳳山陸軍官校西側的台灣第一個眷村。它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南進基地,也是日本陸軍四十八聯隊的軍官眷舍。是孫立人將軍成立第四軍官訓練班新一軍教導團的眷舍——誠正新村,無意間也成為由緬甸輾轉隨軍來台的大象——林旺的第一個家。

眷村人物|胡為真 我以我的父親為榮
胡宗南將軍去世60多年,部屬仍年年會集會紀念他。滄海桑田,如今,就算按著將領們後代繪製的草圖,你也很難拼湊出昔日一江新村的樣貌,如同胡為真想要撥開他14歲時即匆匆告別的父親留給近代史那些迷障,還他一張清晰臉孔時一般困難。 相較於參與過中華民國史上北伐、一次剿匪、八年抗戰、二次剿匪大小戰爭,與政府播遷來台後那些不為眾人所知的反攻大陸游擊戰的父親胡宗南,胡為真人生裡也參與或見證過自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以迄李登輝「兩國論」、民進黨執政的驚濤駭浪與峰迴路轉。

眷村旅遊|新北-空軍三重一村,老眷舍蛻變打卡新熱點
空軍三重一村,不只是新北市的一個座標、一片建築群,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和文化的交匯,見證著淡水河畔以及海峽兩岸歷史的脈絡。與早年繁盛的大稻埕僅一水之隔的三重,在縱貫線與鐵路陸續修建後,迅速成為台灣島內異鄉遊子北上打拚的聚集地。國民政府遷台後,空軍防砲部隊在三重落腳,陸續在原日軍的砲陣地上蓋起眷村,成為官兵及眷屬在台灣紮根生長的最初居所。

眷村旅遊|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將軍村變身文創聚落
在國境之南的屏東市區,有全台數量最多且保存完整的眷村文創聚落「勝利星村」。園區約11公頃,共修復86棟125戶,前身是1928年至1937年興建的日本飛官官舍,戰後作為國軍陸軍高階將領的眷舍。因曾有60多位將領入住,勝利星村又被稱為「將軍村」。

眷村旅遊|桃園-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撿拾最有溫度的回憶
身為過往「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所在地,桃園可說是全台眷村地景中最豐富、最多元、也最獨特的區域之一。在全國13個轉型為文創保留區的眷村當中,桃園就有中壢馬祖新村、龜山憲光二村、大溪大武新村等3地獲得指定,尤其以馬祖新村發展最為完備。該村不僅在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而且是繼台北四四南村之後,第二個以文化資產保存法保留的眷區,成為北部最值得觀覽的文創聚落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