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撿拾最有溫度的回憶
撰文、攝影:李悅華
身為過往「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所在地,桃園可說是全台眷村地景中最豐富、最多元、也最獨特的區域之一。在全國13個轉型為文創保留區的眷村當中,桃園就有中壢馬祖新村、龜山憲光二村、大溪大武新村等3地獲得指定,尤其以馬祖新村發展最為完備。該村不僅在民國9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而且是繼台北四四南村之後,第二個以文化資產保存法保留的眷區,成為北部最值得觀覽的文創聚落之一。
談起悠悠過往,在這裡度過40多年的老住戶張王芝琴女士笑著表示:「很多人知道我來自馬祖新村,會問我從南竿,還是北竿來?」其實,1957年落成的村子裡並沒有馬祖人,當年這個村子是為穩定軍心,專為戍守離島軍官所興建的眷舍,並由此得名。
巧遇資深眷戶好驚喜 聽她細數過去與現在
張王芝琴回顧道:「保留下來的每一戶都面向開闊筆直的路面,還有前庭後院。」她表示,60多年前便採用棋盤式規畫,井然有序,並有完善的文娛和教育設施,這些都是受到美式風格的影響。當時主導規畫的馬祖指揮官華心權將軍,在留美進修期間觀摩了西點軍校等地的設計,將花園洋房的建築風格、放射狀的眷舍配置,以及棋盤式道路系統引入馬祖新村的規畫中。
張王芝琴還提到,馬祖新村的另一個特色是「悅心亭」和「桃園光影電影館」。目前轉型為文創聚落的區域(保留44戶),其實只剩下最初的五分之一。整個馬祖新村的中心點就在八角形的「悅心亭」,官階愈高的住戶就住得離它愈近,整個村子按甲、乙、丙分級,分配給將、校及尉級軍官。「桃園光影電影館」的前身則是村內活動中心,如今由文化局營運,播放免費電影供民眾欣賞。
張王芝琴一直住到舊居拆遷才離開,她原本是眷村附設幼兒園的老師,改當公務員退休後,懷著滿腔熱情回到老家擔任志工,熱心分享回憶的點點滴滴,希望更多人能看見眷村的動人故事。「我覺得現在整修得挺好的!」她對電影工作坊基地、展覽空間、文創店家的進駐樂觀其成。讓眷區轉型為文創基地,不僅保存了可讓人們回味過去的場景,同時也注入全新活力,激發年輕一代的想像與創造力。
豐富展館帶路 深入眷村身世
想要更深入了解馬祖新村的歷史,園區內的「馬祖新村故事館」及「眷村書房」絕對不能錯過。由11號眷舍改裝的「眷村書房」並非書店,而是一處免費閱覽空間,配置如同客廳般舒適的環境,陳列了不少與眷村文化、眷村料理、兩岸對峙時期相關的書籍,特別適合想深入了解眷村過往的旅人翻閱。
緊鄰「悅心亭」的「馬祖新村故事館」則是徐培清將軍和蔣明玉夫人的房舍,他們是官階最高的住戶,因此房舍格局最為寬敞。故事館內以各種主題展示眷村生活的場景與歷史,尤其住戶的生活經驗分享最為引人入勝。
漫步於此,細細瀏覽間,你會發現有些住戶回憶馬祖新村果樹特別多,芭樂、芒果、龍眼、楊桃等依不同季節陸續結果,調皮的孩子們會拿著木棍或竹竿戳下來吃,雖然難免挨罵挨打,但這也成為眷村生活的常態,許多人苦中作樂的成長回憶。
另外,也有住戶對豐富的社區生活格外難忘。村子裡不僅有活動中心、禮堂、公園、草坪、球場、涼亭等設施,還有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推動課程和活動,因此曾獲選為1988年的全國模範社區。
爬梳文史資料 重溫眷村昔時日常
在70號的原住戶查岱山的回憶中,他的父親曾發明了一道「醬油鹽巴湯」,在碗裡倒入醬油,放點鹽,再加點蔥花,用熱水沖開,讓孩子們一人一碗喝得津津有味。後來他回想,家裡其實窮得連湯都買不起,為了讓孩子開心,才變出這個花樣,成為記憶中最美味難忘的一碗湯。
82號的原住戶許來喜女士也回顧,當時生活清苦,一人拉拔3個孩子,很難有餘錢購買零食招待街坊鄰里小朋友,但她也變出了讓孩子們都說好喝的神奇「點心水」。其實,她只是在清水中加了一點鹽巴,減少地下水的特殊礦物味,讓開水不僅更順口,還能消毒、解脹氣。
這些點滴過往,透過文史工作者的爬梳與記錄,不但重現了早期台灣生活的真實樣貌,也捕捉了眷村生活的獨特魅力。
文創店家進駐 好吃好玩又好買
不只閱覽跟展覽空間很迷人,各式文創店家進駐,同樣豐富了馬祖新村的內涵,煥發出新舊輝映的光彩。
「馬祖新村故事館」對門的「桃印文創選物店」便是一例,這家小店以支持桃園在地文化商品為出發點,除了各種生鮮農產,還網羅了6大領域品牌職人,展現了在地文化與創意。「悅心亭」附近也開設了一家「馬村隱園民宿」,保留了屋頂橫樑及老巷古井等特色,讓遊客能透過住宿貼近眷村的時代記憶。
如果想藉由味蕾感受眷村滋味,33號眷舍改建的「村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81年次的店主翁儀君原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在馬祖新村蹲點4年多,透過文史調查進行了許多訪談後發現,原住戶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眷村食物。於是她決定以「村村」為品牌,藉由「聚散有時,酸甜有食」的寫意,一方面重現眷村生活的老味道,同時透過菜色設計與組合,推出年輕世代也樂於接受的美味。
1 個人也能輕鬆點!新式眷村菜老少皆宜
由於餐廳原址住戶——韓麟將軍來自湖南,太太則原籍四川,因此翁儀君將原住戶的菜系融入菜單設計中。她不僅將重麻、重辣、大份量的傳統眷村菜進行微調,也打破圓桌合菜的傳統型態,推出了「馬祖紅寶石魚排」、「東美茶香紅燒肉」、「眷村家常炸醬麵」等1人即可獨享的套餐,讓所有訪客都能輕鬆大快朵頤。
翁儀君也希望,「村村」不僅是讓年輕人愛上眷村味的餐廳,更是一種社會企業。「對我來說,這裡不只是景點,也能表達對文化的重視以及對社會的關懷。」因此,她請來了二度就業的阿姨作為店內工作夥伴,在推展飲食文化之餘,也提供更多機會與舞台,讓不同世代攜手,共同推動眷村復興。
這樣的理想,凝結了馬祖新村再起的縮影,讓曾經沉寂的眷戀之村重新展現出迷人無比的生命力。
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FB: 臉書搜尋「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
地址: 桃園市中壢區龍吉二街155號
電話: 0972-235-773
營業時間: 09:00~18:00,戶外空間至21:00;週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