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將軍村變身文創聚落
撰文、攝影:鐘玉霞 部份圖片提供: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程正方
在國境之南的屏東市區,有全台數量最多且保存完整的眷村文創聚落「勝利星村」。園區約11公頃,共修復86棟125戶,前身是1928年至1937年興建的日本飛官官舍,戰後作為國軍陸軍高階將領的眷舍。因曾有60多位將領入住,勝利星村又被稱為「將軍村」。
星星官階雲集的將軍村,如今蛻變為包含餐飲、文創、書屋、旅店等百個品牌聚集的勝利星村。串門子似走訪左鄰右舍的老屋風格店鋪,享用屏東在地食材製作的甜點,遇見蔣勳老師也眷戀的書屋,或入住老屋旅店體驗將軍宅的魅力。偶爾,老樹飄落果實,來自大自然的禮物更帶來驚喜。
「有。好樹」主理人、眷村原住戶程正方的老家在康定街20號。在他3歲時隨父母住進勝利新村。他娓娓道來:「二戰期間,日本為了支援在南洋戰爭的軍事需求,在屏東設立屏東機場與東港軍事港,因而有了機場旁的勝利新村,與軍港旁的共和新村。」
昔時宅院藏防空洞 如今僅存2 座
當時,勝利新村作為日本飛官住所,許多宅院內設有防空洞,這在全台眷村中相當獨特。之後戰事結束,眷村時期,防空洞基於居住因素被拆除或自然毀壞,目前庭院內僅存2座防空洞,其中一座便位於「有。好樹」內。此外,程正方還依稀記得,當時家家戶戶都有紅磚高圍牆,幾乎每家都養狗看家,這都是留村婦孺眷屬安居的重要機制。
程正方的父親來自安徽鳳台,於1940年隨國軍部隊經海南島來台,陸續駐防金門、澎湖、嘉義、淡水及屏東空降司令部。他笑著回憶:「當時依賴補給證取得食物和生活必需品,飢餓是生活的日常。我常在洗石子地板上捧腹翻滾,讓冰涼將飢餓感降溫。」
與他一起同甘共苦的,還有庭院裡的錫蘭橄欖老樹,及將軍之屋前的百年玉蘭花樹、永勝巷1號的蘋婆、必勝巷1號的楊桃、蓮霧樹,還有龍眼、芒果樹等老樹一起見證時光流轉。在他心中,老樹老屋交織而成的綠建築生活美學更是珍寶。
他認為老樹是這裡的精神領袖,因此成為老樹與老屋的啦啦隊,每年舉辦「橄欖樹下的約會活動」,吸引更多人關注老樹,進而守護老樹與老屋,許下一起變老的浪漫承諾。同時,他也向時任縣長曹啟鴻建言,提出保護眷村的建議和論述。
程正方回憶:「曹縣長默默研擬方案,利用文化資產保護法賦予地方政府的權利,於2007年順利將勝利新村眷舍和老樹指定為歷史文化資產,自此改變了眷村的發展方向。」
「我們並不特別,其他眷村也一定有力諫保留眷村的原住戶或文史工作者,只是遇到不同主事者,以至於結果有所不同。」他說。
風格店鋪百家爭鳴「將軍村」不一樣!
2007年起,勝利新村眷舍陸續登錄為歷史建築。2018年,勝利星村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屏東飛行故事再造歷史場域計畫」,園區包括勝利新村(勝利區)、崇仁新村(成功區、通海區、空翔區)、得勝新村(得勝區),歷經10年修復,也透過品牌營運公開徵選,引進創意產業,目前已進駐百家品牌。
屏東縣文化處處長吳明榮坦言,勝利星村老屋量體巨大,不僅需保存可使用的結構,還需結構補強,並遵循當時的工法修復,是極具挑戰的任務。在眷村文化保存方面,透過在將軍之屋和孫立人將軍行館舉辦常設展,講述眷村故事,推動眷村學計畫,進行眷村文物整理與收集,並招募原眷戶加入導覽志工行列。
吳明榮認為,任何文創園區都必須務實地帶動地方產業、文化、觀光,惟有產業進駐才能確保園區永續經營。勝利星村能成為屏東亮點,宣告一個以文化保存和城市整體治理為出發的生活文化園區,帶給屏東舊城區蛻變新生,也期待藉由在地文化和創意設計,為傳統產業注入活力,重新找到在經濟與城市發展中的定位。
冰糖醬鴨好吃到飛天 醬香味濃、吮指回味
名嘴馬西屏便是來自屏東崇蘭里眷村。他曾撰文寫到:「台灣眷村美食非常出名,替崇蘭里爭光的就是黎家。」
黎記冰糖醬鴨創立於1982年,早年空軍將士們將該伴手禮帶至全台各地,因而有「上過軍機的醬鴨」之稱。2020年進駐勝利星村後,不少人到此尋找青春的滋味。
第三代黎承諭談起爺爺奶奶早年生離死別的日常。他說:「爺爺是黑蝙蝠中隊的一員,該中隊主要在夜間進行地形偵查、空投心戰傳單或物資,據統計共出勤838次,但143名成員殉職。」回顧黎記冰糖醬鴨的誕生,其實是眷村左鄰右舍交流下的眷村文化產物,吸附濃稠醬汁的鴨肉,讓人吮指回味。而黎家曾遭遇一場火災,當時黎奶奶只搶救了兩樣東西:一是珍貴的照片,另一正是要給客戶的醬鴨。
「我在國宅長大,進駐勝利星村經營食堂,也是一個與眷村建立連結的寶貴機會。」黎承諭也研發了肉燥飯、四川燃麵、黑芝麻醬麵等新菜單,開啟眷村美味關係的新篇章。
小小博物館!瑞士軍品寶庫尋寶
「防。空洞」店主謝小姐的娘家位於勝利星村附近的青島街上。每次她與瑞士籍先生回台時,總是非常享受冬日南台灣的日式庭園氣氛。2019年返台看到勝利星村的招商訊息後,她心中雀躍,構思著:「我要在老屋內打造一個展示瑞士軍品與歐洲生活老件的博物館式商店!」
她解釋:「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瑞士以傭兵聞名。他們驍勇善戰,經常被其他國家聘請做為皇室的警衛軍。自1815年後,瑞士成為永久中立國,但仍保有強烈的戰爭防衛意識,是全球人均防空洞最多的國家,軍事裝備也相當發達。」
店內陳列有瑞士毛皮行軍背包及瑞士椒鹽軍包,椒鹽布是瑞士軍的標誌性特色。源自二戰時期棉花進出口限制,瑞士人使用蕁麻和亞麻製成布料,綠白交織形似胡椒與鹽混合而得名。
瑞士軍品設計簡潔且耐用,許多標示有工匠姓名和製造年份,展現工藝價值;就像勝利新村的老屋,軍品老件身上帶有保家衛民的時間紋理,期待與有緣人長相廝守。
老宅老樹歲月靜好 秒回50、60 眷村年代
走進「有。好樹」,嘎嘎作響的木地板與木窗門、復古家具的生活感,有如穿越回到50、60年代的文人居所;大同電風扇發出的療癒白噪音聲浪,院子裡芒果樹結實累累、光影婆娑,讓人心情平靜,彷彿為生活按下暫停鍵。
程正方與《街屋台灣》作者、出身軍人家庭的鄭開翔,一起承租這幢老屋,費時4年修復。透過老屋保留眷村文化,也作為眷村人聚會場所。旅人也可在此享受老屋時光佐茶,品嘗在地果實製作的橄欖醋飲、桂花梅子飲。
「我們只進行功能性修繕,解決漏水及修繕坍塌的天花板、變形的門窗,將廢墟老屋逐步還原。」曾有日本的大木作匠師看到他們修繕過程中對歷史建築的尊重和保護,形容「像一個中醫師治療老屋的疾病。」此外,他們也透過絕緣體「礙子」,展示木造房屋隔開電線的保護工法,見證先人智慧。
程正方服務於科技產業,話鋒一轉感性地說:「文化部推動的國家文化記憶庫是一個開放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透過大量庶民故事的堆疊,並結合未來AI BitData協助,將人物、主題、時間線結合,形成由下而上的文化解讀,可更客觀地了解特定時代與地區的故事。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多書寫、記錄身旁的小故事,以此保存台灣文化的豐富與多樣。」
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 V.I.P Zone
FB:臉書搜尋「勝利星村 V.I.P Zone」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青島街106號
電話:08-732-6512
營業時間:24小時開放,多數店家週二或週三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