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人物誌|鄧長富 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A

眷村人物誌|鄧長富 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鄧長富|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撰文、攝影:楊沒

經過漫長的等待,根據鄧麗君人生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但願人長久》今年6月終於在中國大陸上檔,想不到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鄧麗君的三哥鄧長富此刻卻住院開刀了。幸好這天下午與他相約時,下刀的傷口雖還綁著紗布與彈性繃帶等待復原,元氣卻已恢復不少了。

眷村人物誌|鄧長富 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在鄧長富心裡,妹妹鄧麗君為家裡犧牲最大,完成她的遺願是自己餘生最大的責任。

相約的地點就選在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基金會位在台北市光復南路上,民國66年,當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那首歌開始在中國大陸傳唱的時候,我還是對面光復國小的小學生,而彼時的鄧長富仍是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軍官。

如今,鄧麗君瞌然長逝竟已29年,當年那個守護著她的三哥今年74歲,也就是說如果她還在,現在也71歲了。

我最喜歡鄧麗君《淡淡幽情》這張專輯,採訪這一刻,聽著基金會裡迴盪著那張專輯裡與這齣連續劇同名的《但願人長久》這歌時,心中別有一番感觸。

民國70年「君在前哨 ‧月光晚會」演出前,鄧長富與妹妹鄧麗君在後台合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

▲民國 70 年「君在前哨 ‧ 月光晚會」演出前,鄧長富與妹妹鄧麗君在後台合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

「70歲以前我沒有進過醫院,70歲以後,每年去!」鄧長富調整了坐姿,讓自己舒服些:「COVID的時候在北京病倒,在大陸住院1個月,急著想回台灣繼續治病,回台北卻隔離,藥也吃完了,隔離完回家,心跳220,趕緊讓救護車送到台大,打了針才降下來,想不到隔兩天又跳到180,心臟科一檢查,是心律不整,趕緊做電燒手術,唉,折騰啊!」

然而更壞的消息接著來了,平時生活規律、飲食清淡的他因為血尿就診,做了切片後,竟發現是腎臟癌。他選擇到榮總開刀,才又發現被癌細胞攻佔的還有攝護腺,幾個月後要再動一次手術。沉默了一會兒,鄧長富緩緩地說:「我們家7口人,已經走了5口人,告別式全部是我辦的。所以說,不是我(天生)樂觀,是不樂觀點,你怎麼辦呢?」

眷村人物誌|鄧長富 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為妹妹實現未竟的心願,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鄧長富念茲在茲的事。

鄧麗君排行老四 是家中唯一的女兒

鄧長富與鄧麗君的父親鄧樞是河北人,比敘黃埔軍校十五期,在兵荒馬亂的歲月裡,與妻子趙素桂生了鄧家老大鄧長安與老二鄧長順。

打完抗日戰爭,接著又打國共內戰,鄧樞最後隨著軍隊退守台灣,而趙素桂則護著2個兒子四處逃難,後來才在廣東汕頭搭上開往基隆港的船,而兩夫妻重逢的地方竟是在宜蘭。鄧家不斷隨著鄧樞的部隊移防而遷徒,民國40年,鄧長富在宜蘭出生,出生後不久,鄧樞的部隊就從宜蘭移防雲林虎尾南側的大埤頭,接著又移往西側的龍岩一帶。

眷村人物誌|鄧長富 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民國 54 年春節鄧家在蘆洲故居拍了這張全家福,門楣上有「天地間詩書最貴」的春聯橫批。(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

由於帶了家眷,不能住營區裡,便在附近向當地村民借了一間廂房安頓。民國42年1月底,鄧麗君便在當時部隊營區附近、如今褒忠鄉田洋村的章家三合院東廂房誕生。

當年為鄧麗君接生的章張素霞是章家媳婦,8月初這天我們造訪已命名為鄧麗君出生地文化園區多年的三合院時,她還在午睡,便沒有打擾她,幸好褒忠鄉鄧麗君文化協會前些日子錄了一段影片,章張素霞還清楚記得那年的事:「伊(鄧樞)跟老蔣來,在(龍巖)糖廠做警衛仔,剛搬來時背著蓆子、碗筷、烘爐,那時已經有3個查甫囝仔,叫長安、長順和長富,老母(趙素桂)很嚴,小孩都不敢亂跑。」

接著,這家人搬到台東池上,這一年,鄧麗君的弟弟鄧長禧出生,但台東只住了1年,民國43年時全家又搬到屏東,落腳在六聯隊駐紮的屏東機場邊勝利路上一處眷村。

鄧長富念了當時空降傘兵營旁邊的大同國小,小小年紀的鄧麗君則讓媽媽送到舞蹈社學跳舞,也在現在勝利星村將軍之屋後方當時的婦聯會登台表演過。

舉家從屏東搬至蘆洲 鄧父賣北方大餅養家

鄧長富6歲的時候,一家人從屏東市搬到台北市三張犁,再搬到當時台北縣蘆洲鄉內由日據時代台灣柑橘株式會社鷺洲庄儲藏倉庫用地改建的房子裡,地址是中路村中路109號。

眷村人物誌|鄧長富 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鄧長富小時候與鄧麗君都念蘆洲國小,在忠孝路側的圍牆上還看得見那道著名的「鄧麗君牆」。

鄧長富說:「房子在天主堂對面進去的巷子,一大排,隔了10家吧,前面都是空地,我們小時候都在那裡玩踢罐頭啦、官兵捉強盜啦什麼的,天氣好的時候,都在房子前面聊天,也會要麗君唱歌給大家聽。」

已經退伍的鄧樞為養活一家人,每天騎著腳踏車沿蘆洲大街小巷賣北方大餅,鄧長富與鄧麗君都念步行3、5分鐘就能到的蘆洲國小,鄧樞的餅後來也在蘆洲國小福利社寄售,兄妹們還會在福利社裡幫爸爸的忙。

「現在房子都拆了,我自己去都找不到。」鄧長富說。我按著鄧長富給的線索,在蘆洲湧蓮寺附近的中正路若瑟天主堂對面,找到當年他們住過的庫房舊址,如今這塊地已經蓋起了地上26層的大樓社區。

對面傳統雜貨店二代中年老闆說:「以前是一條一條的磚瓦房,小時候我看過鄧麗君,那年她回故鄉來拍過唱片宣傳影片。」

不遠處的「龍鳳堂」則是趙素桂常常帶孩子去買麵包的老字號餅店,店裡有台灣絕無僅有的「小鄧餅」與「麗君餅」,鄧長富回去拜訪過,櫃檯後面牆壁上最顯眼的位置,現在還掛著他的照片。

蘆洲龍鳳堂的麗君餅與小鄧餅,是店裡的長銷商品,小鄧餅甜蜜蜜,麗君餅則鹹酥可口。

▲蘆洲龍鳳堂的麗君餅與小鄧餅,是店裡的長銷商品,小鄧餅甜蜜蜜,麗君餅則鹹酥可口。

民國53年,鄧麗君初試啼聲,參加電台的黃梅調歌唱比賽,拿了冠軍,並開始在歌廳駐唱,由於無法兼顧學業,念到金陵女中二年級就決定休學,把人生押注在表演舞台上。

一首首代表作膾炙人口 鄧麗君事業如日中天

妹妹開始在演藝事業力爭上游時,大哥鄧長安先從事印刷業,接著成為中央日報派駐高雄的記者,二哥鄧長順海軍退役後當了船員,鄧長富在民國57年考進政戰學校政治系,畢業後因成績等各項表現優異而留校服務1年,然後分發到位在現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所在地的陸軍訓練發展司令部,3年後就被調到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鄧長富在這裡待了很長一段時間。

而那些年,鄧麗君的歌唱事業從腳跟站穩而如日中天。民國56年發行第一張唱片,58年在剛開播的中視主持了節目,又演唱了台灣電視史上第一齣連續劇《晶晶》的主題曲,而且1年內發行了14張唱片,唱紅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歌曲,並進軍香港與日本,也在美國林肯中心與拉斯維加斯凱撒宮飯店等地演出過,成了最早從台灣輸出的國際巨星。

眷村人物誌|鄧長富 永遠想念妹妹鄧麗君

▲鄧長富赴美攻讀碩士時,與母親趙素桂、妹妹鄧麗君在洛杉磯留影。(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

但鄧麗君輝煌的演藝事業卻因為民國68年初的「護照風波」而暫告休止。

事件後為了履行已經與美國那邊簽下的表演合約,她選擇從日本直接飛赴美國,演出結束之後,不但留在美國,甚至先到南加大進修英文,再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修。那年,鄧長富赴紐約幫忙處理要事和瑣事。

修完學位返國後,鄧長富回成功嶺當旅處長,期間曾經回美國念博士學位,但為了照顧生病的父親,中斷了學業,回台後又返成功嶺當了師主任。

成功嶺大專暑期集訓曾經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曾經是許多人回憶中成功嶺旅處長或師主任的鄧長富,對那些日子也有許多難忘的回憶,作家張大春與前立委林郁芳都是當年的集訓學生,後來都成了好朋友,也算是人生裡意外的收獲。

擔任軍職負責軍眷服務 與眷村建立良好互動

調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軍事新聞處副處長兼副軍事發言人之後,鄧長富開始與媒體有了接觸。軍事發言人的任務包括信息傳達、危機處理、媒體關係、內部協調,此外也必須陪同國防部長赴立法院接受立法委員質詢的新聞處理。

「後來我調去了外語學校,在教育單位待了很久,接著占了國防管理學院少將缺,在政戰主任的職位上一幹就幹了4年,想不到陳水扁當了總統,當下因為生涯規畫,我就決定退伍了!」

擔任軍職多年,鄧長富經常負責或督導軍眷服務工作,他利用落實眷村聯絡人機制等方式與眷村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每個眷村都有聯絡人,就住眷村裡,有事,聯絡人會來報告,我會馬上開車過去處理,建立很好的關係。」

這次凱米颱風過境,高雄左營社區地下室淹水,抽了幾天才抽乾,鄧長富對高雄市政府的表現覺得不可思議:「民國85年賀伯颱風,板橋大庭新村淹水,我當下就決定請求國防部協調調來海軍救難船用的大水管,4部馬達一起上,1天1夜就把地下室2層的水抽乾了。」

民國89年退伍後,鄧長富先去了緯來電視當副總,但幾個月後就被當時的華視總經理周蓉生挖角,去了華視,但必須從節目部副理幹起。

「既然長官看得起,我就去啊!沒想到一待,就待到了退休。」鄧長富形容得雲淡風輕,事實上,二進二出華視的多年生涯,鄧長富建功無數,卻也危機四伏,畢竟他具有軍方色彩,一進華視時就遇上第一次政黨輪替,共事過的總經理徐璐、江霞、小野與陳正然都有綠營色彩。

鄧長富曾經擔任華視文化董事長,最後還是因為理念與價值觀不同 ,而於民國 106 年離開工作 9 年的華視。

成立鄧麗君文教基金會 最牽掛妹妹未完遺願

幾番在鬼門關前兜轉後,鄧長富最惦記的就是妹妹那些未完成的遺願。

84 年 5 月鄧 麗君逝後,鄧家人隨即遵照她的遺囑成立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在台灣、在中國大陸、在泰北濟助孤兒、失智老人、偏鄉醫療及榮家,並捐助成立希望小學等。

如今,父母親皆已撒手人寰,二哥鄧長順與五弟鄧長禧也都走了,鄧家兩代如今只剩他和大哥鄧長安還在,但妹妹託付的事,說甚麼也必須一直做下去。

「妹妹生前對錢這件事有潔癖,不喜歡跟人談錢,基金會因此從不募款,也不接受捐款,靠的就是唱片版稅和授權收入,這是我們很自豪的事。」

雖然與從前相比,現在的唱片版稅收入的確少了很多,但鄧長富說:「有錢多做,沒錢就少做,不論如何,自己也對她(鄧麗君)有個交代了!」

鄧長富的女兒鄧永佳現在 是鄧麗君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慢慢地會接爸爸的棒子,繼續完成姑姑生前的遺願,年年在褒忠等地舉辦的紀念會都可以看見她穿梭的身影。看著傳承姑姑好氣質的鄧永佳背影,鄧長富說:「就讓年輕人來吧,他們肯定有一些好想法!」
 

▲鄧麗君文教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