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安|成功中繼市場 眷村媽媽的挖寶天堂
A

溽暑正午時刻,陽光毒辣到讓人頭皮發燙,走進台北市大安區成功中繼市場,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市場空間挑高、冷氣涼爽,前中後側各一座寬敞電梯,即使腿腳不便的高齡眷村奶奶也能上下自如;沒有以往傳統市場的擁擠與髒亂,反倒像是熱鬧的「立體食堂」,有滋味也有秩序。

成功國宅的後廚房 有冷氣也有人情滋味

位於敦化南路二段的成功中繼市場,與成功國宅僅一巷之隔,也是數千戶眷村媽媽與小孩的後廚房。

一大早,國宅裡的媽媽們提著不鏽鋼保溫桶、環保袋或菜籃推車,不用半小時就能買齊三餐所需,選擇多樣的鮮蔬水果攤、豬牛羊肉鋪子、現撈海鮮、比臉還大的雞籠天婦羅炸物、彭家現包水餃蒸餃、熟食滷味攤、港式料理等,一步一攤、一步一香氣,讓人飢腸轆轆,食指大動。

成功國宅所在的群英里里長石忠勝笑說:「不管市場搬到哪,眷村媽媽們的買菜模樣都沒變,快狠準、殺價俐落,是街坊裡最接地氣的場所。」

事實上,中繼市場的前身是成功臨時市場,自民國 75 年啟用,原本位於敦化南路二段及和平東路三段一巷之間,這裡不只是眷村居民的生活延伸,也是南北美食的大集散 地,更是一代人從泥濘動盪中走出來、踏實過日子的味覺記憶。

「以前說好聽叫臨時市場,其實都是一片鐵皮矮房子,但因為地段好,租金攤位是全台北市第二高,僅次於南門市場。」

石忠勝回憶,由於攤商長期安置在道路用地上,不符合都市計畫用地類別,加上臨時市場外觀老舊,在歷任台北市長的努力之下,2013 年起陸續辦理 3次說明會,以確保兩側住戶未來改建權益為基礎,擬定都市計畫變更內容,將傳統成功市場改建為半地下化市場,且增設地下停車場、地上層公園化等多元用途。

眷村帶動區域經濟 一場火災燒出安全覺醒

談起成功市場的前世今生,石忠勝坦言:「民國 38 年國民政府遷台,說實話,大時代戰亂背景下,能來到台灣落腳的多少有點實力。」

當年的眷村媽媽都有一種特質,縱使口袋沒錢,但上市場總要狠狠買一回。

「我最佩服以前的眷村媽媽打麻將輸錢竟然能用調糧票周轉,誰家孩子要上學讀書缺錢,媽媽們就去標會,錢轉來轉去雖然手頭不豐,東湊西湊卻也總是夠用。」

嫁到成功新村的眷村媳婦陰金鳳分享,早年公公擔任軍職收入不豐,當老師的婆婆每次上市場買肉常被迫賒帳,「文川豬肉攤」的第一代老闆都會好心通融,等公公月底領到薪俸才來結帳。

現在我們經濟改善了,雖然買不多,但為了回報當年的恩情,只要買肉一定會光顧這攤,這攤位如今也傳承到第二代了。」

早年眷村經濟雖拮据,但鄰里之間生活緊密,金錢與資源的流動高度社會化,市場也成了資源交換節點之一,既有實體商品的流動,也有情感與信任的延續。

然而也不是每段記憶都充滿溫情。在成功新村出生長大,婚後仍住在此的居民李回憶,臨時市場曾遭祝融,那是一間賣鞭炮的雜貨鋪,半夜煙霧瀰漫導致老闆夫婦不幸喪生,不幸中的大幸是孩子當天未與爸媽同住,因此逃過一劫,倖存的女兒正是李玉琴姊姊的同班同學。

「小時候市場充斥賣魚賣蝦的氣味,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不敢走進市場裡。」這場火也間接地燒出攤商與社區居民對於安全與空間規畫的覺醒。

80 年代,擔任陸軍總司令的郝柏村與時任台北市長的李登輝簽訂成功新村改建國宅,便玉琴以「還住宅區 一個安靜街廓」為由發起臨時市場改建,直至柯文哲任內推動成功市場地下化工程,興建地下 5 層樓複 合式市場,石忠勝一路見證違建市場的美麗蛻變。

「我是里長也是協調人,說真的,推動改建過程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為了社區與鄰近住戶權益,該做的還是得做。」

未來,新建的成功市場將坐擁地下 5 層空間,其中 1、2 樓為市場,挑高明亮、設有冷氣空調與完善消防設施,地下 3至 5 樓則規畫為汽機車停車空間,可容納 144 個機車與 377輛汽車,舒緩過去成功國宅周邊長年的停車難題,國宅住戶也能享有停車優惠。對於在地里民來說,不只生活機能更便利,街廓也恢復靜巷樣貌,重建後的成功市場勢必成為都市更新的示範區之一。

「我們用地上 30 年光陰,換來地下 5 層樓!」石忠勝坦言,從鐵皮屋違建到現代化市場,這段歷程耗時多年,也曾得罪不少攤商與地方意見領袖,甚至為了市場進出動線是否延伸至成功國宅社區與市府協調多年,「但我始終覺得,市場要共好,不是靠對立,而是靠對話與時間讓大家看見轉變。」

違建市場美麗蛻變 地下 5 層換地上 30 年

市場改建後,除提供販售空間,還設有供餐區、廚餘與資源回收平台, 200 個攤位經過篩選與規畫,有的回歸原店主經營、有的重新招商,一改過去違規轉租、轉售,層層剝皮的亂象。

「現在不只傳統家庭主婦或年長婦女,很多周邊年輕上班族中午也會進來買熟食、順便選購生鮮食材。」

市場就像一個家庭的縮影,有吵鬧、有溫情、有煙火氣息,石忠勝表示,成功市場改建後最讓在地居民感到欣慰的不只是空間變得安全、整潔,也讓過去眷村生活的味道與記憶得以延續。

望著一早提菜籃、熟門熟路穿梭在攤販之間的媽媽們,他笑說,成功市場既是國宅的後廚房,也是一座城市的味蕾記憶庫,媽媽們在這裡找的不只是菜,而是享受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