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 61 線西濱快速道路清水交流道後不久,我就在往台中港方向的中清路九段, 發現了那一大片被樹叢與雜草或纏繞或吞沒的紅磚牆遺跡。拿出預備好的空照圖比對,發現標示的正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場新高支場( 化成部)遺址」幾個字。就是這裡了。
80 年以前的二戰末期, 日本海軍為應付龐大燃料需求設立的海軍第六燃料廠新高支廠就是蓋在這一帶,遺址圍廓的這片樹林正是生產與包裝航空潤滑油的地方。日本戰敗以後,貴州大定烏鴉洞空軍發動機製造廠等國軍單位接收這裡,同時也一併接收一路往清水街上興建的日式眷舍聚落做為國軍眷村。 清水 7 個國軍眷村數千個家庭悲歡離合的幸福與滄桑,都從我眼前這一堵堵熬過歲月摧殘而殘存的紅牆,向清水鎮上緩緩推移。
隨著歲月遞嬗先後, 我先沿著牛馬頭泡水土地公廟旁的農路繞過大片農地, 找到民國 38 年時就在第六燃料廠邊蓋給第三供應處眷屬居住的眷舍——「忠勇新村」舊址。大約 10 年前拍的紀錄片裡, 我們還能看到村子人去樓空後殘存的眷舍、涼亭與活動中心,如今除了眷村拆遷後進駐的海巡署中部分署、貨櫃集散場與漫天搖蚊,你幾乎找不到當年 72 戶發動機製造廠人員與眷屬陋居此地留下的斷瓦殘垣。
信義新村碩果僅存 為全台眷村保存區之一
民國 36 年國共內戰戰局丕變,國民政府未雨綢繆,把烏鴉洞空軍發動機製造廠遷移到台灣。最早,製造廠接收了本來位在現在海巡署中部分署內, 如今已經拆除的 5 棟大廠房( 清水眷村人簡稱叫「5 棟」) 與員工宿舍, 但隨著撤退來台的軍人與眷屬越來越多,發動機製造廠又與降落傘修製廠等單位擴編成空軍第三後勤支援處, 眷舍不夠住了,就新建一個又一個村子。一個個新蓋的村子,60 多 年之後又一個個拆了。
「朱經武家呢?張國柱家呢?他們都搬去哪裡了呢?」離開忠勇新村舊址,與台中市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徐家輝會合, 迎著 5 月的晨曦沿著中社路行進,在廣闊的
農田與新闢的外環道路—鎮政路兩側,你偶爾會發現那些熟悉的屋影。
這些房子多半呈現的是那個時代眷舍樣貌:斜黑瓦屋頂搭配編竹夾泥牆,其中也有許多是民國 48 年左右增改建的磚瓦平房。
大多數當年的眷村都和忠勇新村一樣消失了, 幸好在台中港區藝術中心的對面, 還有一座清水區極少數沒有被時光巨流吞沒的老眷舍—信義新村 42 戶利用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一大半眷舍變成一座大工地,但至少當年眷村的生活場域與輪廓被保存了下來, 而「清眷森活藝術節」的大小貓咪裝置藝術出沒在工地圍籬與高高低低眷舍紅磚牆上, 和你玩著躲貓貓,西 2 號、西 4 號戶外場域「新貌之家~家屋改造」展覽仍然有造訪的遊客裡外流連。
穿出服務中心旁邊通往涼 亭的小巷,就是一大片向日葵花田, 繼續往前走, 轉個彎就會找到國際知名的超導物理學家朱經武與前立委沈智慧度過童年與青少年歲月的老家。兩家幾乎門對門, 但是朱經武的家今年 3 月才說要進行室內外空間修復, 怪手竟然誤把朱家老宅拆了。
保存昔時生活場域 邀請藝術家進駐、策展
「朱伯伯( 朱經武的父親朱甘亭)每天坐在我們對面的小屋子裡放留聲機, 留聲機裡唱的是『高高的樹上結檳榔』。」
朱甘亭就是被龍應台寫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裡的那位民國 21 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熱血奔騰,把心愛的哈雷重型機車送給好友,轉身就離開舊金山, 飛到南京, 報名加入了中國空軍的美國華僑。民國 38 年從廣州撤退的時候,朱甘亭負責押一箱空軍後勤的黃金上船,差一點就趕不到黃埔碼頭與家人會合。
許多年後,沈智慧不但清楚 記得朱伯伯的模樣,更記得那個愛讀書的大哥哥朱經武:「天快亮的時候,他就在我們兩家門口巷子捧著書走來走去,傍晚時也一樣走啊走,讀啊讀!」清水高中與成功大學畢業後,朱經武赴美留學,拿到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物理學博士後, 成為國際知名的超導物理學家。
除了朱經武, 信義新村還出了不少有出息的子弟,沈智慧的弟弟沈韋良細數,「隔壁黃家老大做到國安局副局長, 另一邊萬家與祝家都出了將軍, 後面胡家出了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來在美國太空總署的。」
沈智慧的爸爸沈旦鵬是福建廈門人, 年輕時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投筆從戎, 當了軍醫, 抗戰勝利後被派到東北接收, 不料部隊跟阻撓接收的俄羅斯作戰後全軍覆沒, 沈旦鵬受了傷被俘, 幸好又跟另位軍醫逃了 出 來, 逃到舟山群島後又從了軍, 就到台灣來了。
沈旦鵬先在團管區當軍醫,後來因緣際會,到清水來接第三後勤支援處主任醫師,認識了沈智慧當老師,日本時代還加入過國民黨地下組織的媽媽林玉燕,但兩人的感情最初沒有得到祝福。
「雖然廈門人講的是閩南語,但我外公外婆當時還是討厭外省人,結婚時外公臉色難看,外婆甚至沒有參加,還要登報斷絕母女關係。」說來也不能怪罪誰, 畢竟林玉燕的爸爸是當時中台灣大米商, 彼時老蔣總統還喊著「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的口號,「我外婆說我爸就是圖我們家財產, 還怕我爸把媽媽帶回大陸。」
但沈旦鵬一身骨氣,結婚後把兩夫妻的房產都登記到沈智慧外婆名下, 林家沒有生兒子, 岳母生病送醫院, 都是沈旦鵬背去背回的。這樣的沈旦鵬,為流離彼岸的自己掙到了一席之地。
眷村孩子都有眷村玩伴 往事說一百遍都不過癮
沈家院子裡有棵百年大榕樹,那是沈家 5 個孩子玩耍的地方,而眷村的孩子,都有眷村裡的玩伴,那些一起玩耍與「幹壞事」的回憶,說上一百遍都不過癮。
朱經武曾經回憶他在清水的眷村歲月:「我天天打鳥、抓泥鰍,一度還玩到數學只考 6 分。」
沈韋良也提起小時候在村子裡偷香腸甚至偷雞的往事 :「陸媽媽、塗伯伯家香腸最常被偷,因為味道最特別!偷雞也不難,雞喜歡站圍牆上,小孩子躲牆角用鉤子一鉤就是 1 隻!」
沈家這天非常熱鬧,家裡 3 位民意代表:沈智慧與妹妹台中市議員沈佑蓮,以及沈智慧弟媳前台中縣議員楊秋雲都在。
大夥兒圍著大榕樹,你一言我一句地回味往事,沈智慧想起頭一次參選立委時的一段傳奇 : 「要選的那一年,家裡多年不開花的牛角花、 天堂鳥和 3 棵果樹都開花了,我也真的選上了!」
出信義新村,從鎮政路轉鰲峰路後再走一會兒,右側空地後方是從前的降落傘修製廠,左側鄰接清水國中的綠地就是銀聯二村舊址,綠地間有條水泥地, 地上寫了一條條銀聯二村歷 史:「 西元 1957 年,銀聯二村完工,第一批軍眷遷入 」、「 西元 1978 年, 全省舊社區競賽第一名」等等。
民國46年滿月時, 襁 褓 中的温玉蕊隨著父母親搬進了銀聯二村, 她在眷村裡有太多回憶。我們隨著她的腳步,在從前司令台、理髮店、福利社與活動中心相對位置間走著, 她指著一塊菜園的位置說:「張國柱的家就在司令台後面橫排第一家, 張國柱和他爸爸都是高高帥帥的,兩個人五官都好深邃。」
張國柱念師大體育系時被發掘,拍了恩士達洗面皂廣告而走紅, 不過他一直教書教到 30 歲才正式走進演藝圈。兒子張翰與張震都在演藝圈,張震 14 歲主演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民國 110 年又 以《 緝魂》摘下 第 58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頭銜。温玉蕊說,張國柱逢年過節都會帶 2 個兒子回來探望父母親,直到兩老過世為止。
清水 7 個眷村陸續遷村 6 千多戶全數搬進新家
銀聯二村是台灣第一個社區型眷村,是台灣省銀行界響應蔣夫人號召捐款興建的第二批眷村, 空軍與陸軍各分配 100 戶。
「社區是ㄇ字型的,大門口水溝外是稻田,我爸就在門外空地種菜。」温玉蕊是祖籍廣東的客家人,祖父早年就到泰國當長工, 父親温水泉 8 歲時被送回中國學漢文,抗日時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進入陸軍官校就讀,38 年隨軍隊撤退到苗栗,娶了同是客家人的温玉蕊的母親。然而軍人收入低,温水泉 還得向外頭借高利貸過日子。
「爸爸覺得到外面上班,薪水會好一點,退下來以後當過水泥工與拆船工,還上山種過香蕉。」爸爸影響温玉蕊最多的,就是不向命運低頭的骨氣。
她自己的人生也不順遂,與先生聚了散, 散了聚, 兩人開過遊覽車公司, 卻因幫人作保遭牽累, 事業一夕垮掉,先生幾年後也告別人生。在人生低谷徘徊的時候, 眷村的家是最溫暖的臂彎,離婚時她搬回銀聯二村,成立台中縣家庭福利推展協會,推廣眷村文化傳承工作。
爸爸廚藝一流,她也不諱言自己有這方面的天份, 只要菜單開得出來,她就做得出來。她的温家私房菜便當本來開在清水第二公有零售市場,但市場正準備再整修,她也讓自己歇了歇。
民國 92 年前後, 清水 7 個眷村陸續遷村, 忠勇新村與降落傘修配廠眷屬住的和平新村遷進了新建的和平新城,銀聯二村、陽明新村與果貿一村的分配到陽明果貿新城。
那是個艱巨的任務, 幸好有沈智慧與國防部協調出種種有創意的構想, 讓眷村 6 千多戶人家全數搬進新家。
最著名的清水眷村味米糕、擀麵在地飄香
這天上午, 我們到陽明果貿新城拜訪了沈春池文教基金會「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計畫裡訪問過的蕭王鴻娟, 她在銀聯二村住了 50 年,搬來「新」居一晃眼也 20 年了。國共內戰時, 她懷著 6 個月身孕搶搭上開往台灣的最後一艘船,在台灣與後來好不容易逃出來的先生相逢,輾轉住進了清水。她喜歡看電影,從前銀聯二村會有陸軍單位來放露天電影,後來清水街上也有了東亞、光明、慶昇等戲院,她會去看林黛演的江山美人,或是湯蘭花的孟姜女哭倒長城。
隔了幾個星期再訪清水時,趕忙去品嘗了最著名的清水眷村味——擀麵,這是米糕以外另一個令清水人驕傲的美食。圍繞在陽明果貿新城四周,就有任家、張鴨子、士官長幾家擀麵店,更遠一點,還有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老士官擀麵店。
但哪家最好吃?清水眷村人的答案是:「沒有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清水眷三代陳芷琳說,清水眷村人從小就吃擀麵,連早餐也是。
「小時候我們都吃周奶奶( 周媽媽擀麵) 的,為了給眷村小孩吃,周奶奶她還發明了孫子麵呢!」
任家擀麵大概是老士官擀麵店外生意最好的一家了,兩家我都吃過,真叫各有擅場,難分高下。老闆任偉生的父親是空軍士官長,收入還不如賣菜的媽媽多。 為了養活 5 個小孩,任家賣起麵來。父母親從包子饅頭到大餅麵條都能做,年紀大了以後,由於哥哥姐姐已經有穩定的工作或家庭生活,擀麵的生意就由他接了。
「擀麵要好吃沒有絕竅,就是要勤勞,多揉多踩, 讓那 個『 勁』出 來!」
任偉生 說:「要說好吃的訣竅,是醬,是我跟同學的爸爸學來的。再來是牛肉、牛筋與小菜, 我都用A級的貨, 連豆芽都跟別人不一樣。」
飽餐一頓後, 我沿著清水國小、紫雲巖這道歷史長廊,一路爬上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所在的鰲峰山麓等候夕照。想起一群外省軍人在平埔族拍瀑拉族人開墾過,戰場上浴血砍殺的日本人活躍過的這片土地上經營大半人生,不禁苦笑以對。
馬克吐溫 說:「歷史不會重複, 但是會有相似的韻腳。」那些韻腳,不管用哪一省口音念, 都像清水的多元文化一樣, 深刻而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