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歷史時刻三部曲|第一部 : 抗戰勝利80週年座談-3
A

重返歷史時刻三部曲|第一部 : 抗戰勝利80週年座談-3
吉星文、胡宗南、胡璉三位將軍在八年抗戰中的角色與功勳

重返歷史時刻三部曲|第一部 : 抗戰勝利80週年座談-1

胡敏越(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理事長,胡璉將軍之孫)

我的祖父胡璉將軍是讓對岸印象最深國軍將領之一。

抗日戰爭末期,32年5月份,他寫了一份「祭天文」,這個祭天文其實也包含了五封遺書。這五封的遺書是寫給哪些人呢 ?第一封是寫給他的父親,第二封寫給他的兄長,第三封呢 ,就是寫給他的妻子 ,也就是我的祖母 。
 
這些遺書都還收錄在王禹廷先生給我爺爺寫的「胡璉評傳」裡。這五封書遺書,尤其是給夫人的那封寫得很感人。大陸最近還拍了一部電影叫 「八佰」,很紅,剛開始被禁演。「八佰」是在講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死守四行倉庫四天四夜的故事。那裏面有一段男女主角的對話,男的是一個軍人,我一看,對話裡唸的不就是我爺爺寫給我奶奶的遺書嗎 ?
 
另外一個就是我祖父寫的「祭天文」,那是可歌可泣的 ……

「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堅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飲,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猶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祖父當中有一個名句,就是「生為軍人,死為軍魂。」抗戰能夠堅持八年 ,其實是靠全國的百姓團結一致 ,以及領導人蔣委員長堅定的決心。如果你換了一個領導人 ,沒有這種性格的話 ,我覺得未必(有這樣的結果),當然,民心也很重要。
 
我爺爺是黃埔四期的,與同班同學相比 ,他年齡比較輕 ,因為他高中畢業就投考黃埔了。那個時候進黃埔軍校 ,當然主要是受了國父孫中山的號召。淞滬保衛戰那是所謂的血肉磨坊啊 ,我爺爺那個時候就已經是團長了。而他也在淞滬戰役的時候,被蔣委員長知道了,蔣公還問說 : 「這個人怎麼那麼勇敢啊?是哪一期的學生啊?叫什麼名字 ?」
 
提到祖父參加過的那場淞滬戰役,雖然不是很大 ,但是有戰略價值,因為各國的使節都住在對岸,也因為媒體都在,都看得到這場戰役,要說是打給外國人看的,也可以吧!黃埔的那些學生,所謂的子弟兵啊,三期也好,四期也好,幾乎是進去就出不來,所以淞滬戰役也叫做「血肉磨坊」。那是抗戰初期 ,所以犧牲了許許多多的國軍 ,你說剩下來的,不成為將材也難 。

 

民國 30年的時候祖父被派到福建漳州一帶,他在福建漳州是第 9預備師的師長,沒兩年呢 ,他就被第 6戰區的司令陳誠將軍派往宜昌,為什麼到宜昌呢,就是準備死守石牌。

說到祖父打過的這場石牌保衛戰,這幾年我看了許多相關檔案資料,也跟郝伯村將軍去了宜昌與南京、上海等地幾次。石牌保衛戰,我們是以寡擊眾,雖然國軍的主力 11師是美械部隊(隸屬陳誠指揮的第 6戰區江防軍),算是擁有很厲害的武器了,可是你跟日本人的武器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
 
陳誠那個時候發了一個電報給我爺爺,問說這場戰役有沒有把握?我爺爺回說 ,「我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但是我有必死的決心」 。在必死決心的前提之下 ,他才寫了那五封遺書 ,他不僅自己寫,也詔告他所有的部下都寫了遺書。
 
去湖北宜昌看過那個浴血池 ,你就知道那場戰役有多麼的慘烈。一個大大的池子,把衣服洗洗,人的遺體洗洗 ,然後就就葬了 。可惜那場戰役沒有留下任何的照片 ,因為宜昌他的山勢很險峻,山路不好走 ,等到國際的媒體記者到了宜昌的時候,國軍和日本人的戰俘也都撤往重慶了。我看到這些資料,都是靠一些口述歷史留下來的。
 
再來就是這幾年很多網絡上的國軍鐵粉喜歡研究所謂「白刃戰」 ,那是他們說的有三個小時到六小時之間一場沒有聲音的戰役 ,好像回到冷兵器時代,因為你的彈藥已用完了啊 ,對國軍來講,那是完全是憑著一股毅力跟決心打的沒有聲音的一場戰爭,如果不是有民族的精神跟民族的魂,怎麼去打?
 
這場戰役後來被蔣委員長稱之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之役」,就是說好像是最後的邊防,因為此刻上海淪陷了,南京淪陷了,武漢也淪陷了,都撤守了,如果日軍再打下宜昌 ,江輪再往長江上遊走就是重慶,那個時候我們的陪都已經在重慶了,我想這個歷史可能就又不同了。
 
祖父在祭天文裡面還寫 : 「蒼蒼者天,必佑忠誠 。」這個土地是祖先傳下來的 ,你一定要把守住,國軍的任務就是捍衛國土,這是身為軍人的天職。身為國軍的後代,我們都以祖父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