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歷史時刻三部曲|第一部 : 抗戰勝利80週年座談-2
A

重返歷史時刻三部曲|第一部 : 抗戰勝利80週年座談-2

吉星文、胡宗南、胡璉三位將軍在八年抗戰中的角色與功勳

吉民立(吉星文將軍之子): 

我們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的家族裡有兩個人參與了八年抗戰,除了我父親吉星文外,另一位叫吉鴻昌,可能各位比較不太熟悉 。(編按 : 吉鴻昌,初在馮玉祥的部隊擔任營長,北伐後任軍長兼寧夏省主席,後來投共,在北平遭槍決。)
 
我父親是投筆從戎的,他在河南念的是師範中學,後來吉鴻昌將軍回家鄉來招兵,我父親就不唸師範中學了,跟著吉鴻昌投到了馮玉祥的部隊去做學兵。
 
我父親遭遇的第一個戰役就是喜峰口 ,那時候父親是中校營長。在喜峰口 ,我父親帶了一營的人擊斃兩、三百個日軍,擄獲一些坦克與山炮。
 
民國 25年軍校高教班五期受訓半年後,他升上校團長,駐防的地方就是蘆溝橋。這裡我要說一段故事,現在很多人講蘆溝橋事變時會忽略了一個人,就是 37師的師長馮治安。
 
大家講七七事變就會想到我父親 ,但是馮治安的角色也值得留意。37師當時的任務就是守北平,有一部電影演說我父親是聽 38師師長張自忠的命令去守蘆溝橋,不對的,我父親是 37師下面的 219團,當然是聽 37師師長馮治安的命令,張自忠將軍的 38師當時是守天津的。
 
馮治安不只是我父親的師長,還是我的姨父。馮治安娶了沈家的二小姐 ,我父親娶了沈家的四小姐,所以我們從小就叫馮治安二姨夫,她的夫人我們叫二姨 ,而馮家的人喊我父親是四姨夫,喊我母親是四姨。

要提這件事的目的是 ,如果馮治安和吉星文有這個關係,是不是先要把吉星文稍微放在不太危險的地方啊?然而蘆溝橋很重要 ,過去就一馬平川到了北平了,在沒有國哪有家的情況之下,我姨父就是把我父親放在第一線啊 !

我姨媽不止一次在我懂事的時候跟我講 ,她說 : 「民立,你可能不知道你姨父還有打電話給你父親,說蘆溝橋就是你的墳墓,你不可以讓日本人越過雷池一步。」

我姨媽還特別講,她說你父親回話給二姨父(馮治安)兩句話 : 「蘆溝橋上只有戰死的吉星文,沒有投降的吉星文。」
 
另外還有件事必須說,大家都會爭論蘆溝橋的第一槍是誰打的?記得以前每年的「七七」,都還有人說「第一槍是我開的」等等。我父親喜歡在照片上面寫字 ,它有一系列蘆溝橋的照片 ,有一張上頭我父親受傷了 ,頭上綁著繃帶,拿了一根拐杖,他親筆在照片上寫 :「七七抗戰在蘆溝橋,首先與日軍殊死戰,余在此處受傷,同各官長留影紀念,星文。」根據我父親的說話習慣,用「首先」這兩個字就代表第一槍是他開的。

另一張是在蘆溝曉月碑前與敢死隊部屬拍的,這一張照片的後面,父親寫,「七七抗戰在蘆溝橋與忠勇幹部殺敵回來在蘆溝橋留影。」


 
那時日軍揚言要三月亡華,我父親在蘆溝橋守了 27晝夜,但是並不是就輸了。那時候中日談判,談判的日軍提出來的第一個要求是吉星文團退出防務,就是說打不過嘛!
 
那時候啊日本人最恨中國四個團 ,其一是謝晉元團。其二是我父親的團。這四個團日軍老打不下來 ,所以到後來只是因為他們要讓我父親的部隊撤出蘆溝橋,他們才和談,最後我父親才把防務交給了保安隊。
 
我父親參加了抗戰很多戰役,待在湖北有很長一段時間。姨父後來升任 33集團軍副司令,我父親就接了 37師的師長,集團軍司令就是張自忠將軍。張自忠將軍在宜城南瓜店血戰殉國的絕筆書 ,一開始就是「仰之我弟如晤」,是寫給我姨父的。我從小看著這遺書長大的。
 
「仰之吾弟如晤 : 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38師和179師)取得聯絡,即率諸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設若與179D、38D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佈達。

兄張自忠手啟   5.6於快活鋪」
 (張自忠遺書之一)

我姨父字仰之,張自忠署名小兄,是因為張自忠比我姨父大個一兩歲 ,而「快活鋪」就是 33集團軍的行營。後來張自忠將軍過世,我姨父派了我父親去搶張自忠的遺體。但是父親還在前線打仗,所以他派了他的特務連連長去,這段故事就是那位特務連連長告訴我的 ,他是河南人,看我們長大的,三、四年前才以 100歲高齡過世 。他常常我講,民立,我就是拿著湯姆森衝鋒槍保護你父親的。
 
抗戰勝利中國在好幾個地方受降,我父就在湖北有個叫孝感的地方接受孝感日軍投降。我還保有一系列的照片,有張照片裡我父親旁邊還有兩個日本軍官,背後寫著什麼少佐什麼大佐,然後這一系列有馬匹啊 ,有資重啊 ,有槍械啊 ,有刀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