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歷史時刻三部曲|第一部 : 抗戰勝利80週年座談-4
A

重返歷史時刻三部曲|第一部 : 抗戰勝利80週年座談-4

吉星文、胡宗南、胡璉三位將軍在八年抗戰中的角色與功勳

胡為真(前國安會祕書長,胡宗南將軍之子):

抗戰期間我父親參加過多場戰役,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淞滬戰役, 從8月13日開始 ,日軍不斷的增援,一直打到11月 13號才結束。我父親那時是第一軍的軍長,進到上海淞滬戰場之前先在徐州整訓三個月,那是非常重要的訓練,為的是知道如何對抗絕對優勢的日本三軍的攻勢,我們要怎麼打?
 
第一軍在8月30號進到進到上海去支援寶山,然後在寶山戰場、楊行戰場、劉行戰場,薀藻浜戰場、大場戰場,一個個血肉模糊的戰事,統統參加了。第一軍後來擴充編成17軍團,那是國軍真正的精銳。白崇禧是副總指揮,他給中央發過一個電報 ,說我們桂軍三個師派到前線,一天就打完了,只有第一軍能守,始終屹立不搖。
 
實際上呢,陣地白天還是給日軍攻下,只是晚上再去把它奪回來,戰事真是非常的慘!

上海是不容易做這個地下工事的,我父親的日記寫得很清楚 : 「挖地一呎,水深一呎」,加上日軍的艦炮一分鐘206發,這麼強烈的攻勢之下,損失非常的大,四萬人進去,等到三個月之後奉命退守時,只剩 1200人, 等於有97%的精銳都犧牲在淞滬戰場。
 
淞滬會戰以後,部隊從上海調到揚州,然後到湖南,到陜西,到陜西時候日軍的攻勢逐漸就沿著我們戰略引導的方向前進,首先是徐州會戰,日軍看見國軍居然集中了50個師在這個地方 ,想要一舉擊滅 ,所以把他華北地區軍力沿著京浦路抽下來,另一路來到北邊,從上海南京的佔領區北上,想要在徐州會合,就沒想到呢國軍在台兒莊打了第一次勝仗。

這是從甲午戰爭以來對日軍的第一場大勝仗,日軍傷亡一萬人以上。然而這個戰役也不過是徐州會戰的其中的一小部分,等到日軍整個攻勢形成,就要把國軍包圍,國軍馬上撤走,撤到鄉下,所以蘇魯戰區成為國軍的遊擊隊的主力。
 
徐州會戰之後,日軍接著打武漢。抗戰第一個時期主要是四個戰役,淞滬戰役、太原戰役、徐州戰役以及武漢戰役。武漢戰役雙方的人加起來是 100萬以上,那是真的大戰,就打了四個月,國軍遲滯日軍四個月之久,使得我們主要的工業人才什麼的,統統都能夠移到東南地區,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戰役上失敗了,但在戰略上是成功。
 
戰後,日本的外交部長曾說,「我(日)軍要就只能跟著中國軍的路線,沒有一個完整的戰略。」


 
西南是後方,西北也是另外一種後方。因為西北必須支援華北地區的作戰,以及華北地區的遊擊戰。
 
當時華北地區戰敗部隊的整編,都是我父親的責任。責任是什麼呢 ?首先擋住日本,不准日軍過黃河。當時日軍已經佔領了山西的大部分 ,在山西、陜西、河南交界這個地方呢駐紮了他的重兵,這個地方是山西的風陵渡。我父親最精銳的部隊,就在風陵渡對面的陝西潼關,任務就是守住,不讓日軍過來。日軍好幾次要從河南打過來,包括民國 33年的靈寶會戰, 34年的西峽口戰役,可是都被我父親堵住。

另一個任務與新疆有關,抗戰期間蘇聯一直對新疆有影響 ,而且有非常大的野心。新疆的負責人盛世才跟蘇聯有秘密的協定,關係緊密。但是呢 ,德軍進攻蘇聯,一路都大勝 ,盛世才見這個機會,就覺得他的立場可能要改變。於是蔣中正總統派了蔣夫人聯同朱紹良上將,一起到新疆見盛世才,成功勸盛世才歸附中央了。
 
後來蘇聯跟德軍打仗又佔了上風,回過頭來找盛世才,結果發現盛世才不理他,很生氣,就在伊犁附近成立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那時候我父親的部隊就從甘肅到新疆去苦戰一年多,冰天雪地裡非常辛苦,對象是誰?是蘇軍紅八團,紅八團是非常精銳的,有空軍,有戰車,結果三個少將和七個上校都犧牲在伊犁。新疆所以能夠有今天,中共能夠在新疆這麼神氣 ,當初是多少國軍的性命換來的?

另外,我父親還有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把西北這幾個省的馬家軍 (編按 : 曾經實際控制中國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馬姓回族穆斯林地方軍事領袖)統合起來,一起來抗日。
 
父親到處去跟這些馬家軍交朋友,跟他們吃飯、喝酒,想辦法跟他們建立交情 ,然後把各個不同系統不同的年輕主管調到西安一起受訓。他成立「遊擊幹部訓練班」,成立「西北軍官訓練班」,成立「戰時幹部訓練團」,成立「中央軍校第七分校」 ,用這種一起訓練的方式,讓年輕的各個不同系統的主官交成了朋友,能夠有共同意志一起去對日作戰。
 
父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抗戰時各個戰場犧牲太大,光淞滬會戰國軍就犧牲 30萬人,父親的第一軍,營、團長換了十幾個二十個,不斷的不斷的換,為什麼?因為上去就陣亡 ,所以基層軍官訓練的工作非常要緊 ,父親在剛剛提到的這幾個訓練班前後訓練了差不多十萬人 ,然後分到全國各戰場做基層的主管幹部。
 
我剛剛講的這個華北地區的部隊,打垮了怎麼辦?到陜西來整編,一共二十萬人,整編以後重新給它提升士氣 ,重新再派到戰場去,包括我剛剛講的新疆,還有甘肅、山西作戰過的部隊。那些地方軍人的名字啊 ,我都記得,包括楊虎城和孫殿英。
 
孫殿英要特別提一下 ,這是我父親另外的一個任務。 我父親跟戴笠是哥兒們,他們一起策反偽軍,孫殿英呢被日軍打敗以後就加入了汪(精衛)政權,但是被我父親策反,不但是策反了 ,等到抗戰勝利,我父親還派了一個重要的政治幹部 (少將李民彝)去他的部隊做政治部主任,把他部隊思想堅定以後 ,一起跟中共作戰。
 
後來在民國 36年5月,孫殿英落在共軍手裡,他跟李民彝同時被捕,然後同時殉國。李民彝少將的女兒前幾年還讓兒子從南非過來看我,到陽明山我父親墓園行禮,當時我才知道有這麼一件事情 。
 
對日抗戰最後一戰,在河南西峽口,父親親赴前線指揮作戰,經歷四次殲滅戰,日軍死傷慘重,從民國34年3月一直打到8月份抗戰勝利。有句俗話就是「槍起蘆溝橋,日落西峽口」,我們終於打了大勝仗,而八年抗戰,也終於迎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