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新村|木作 X 咖啡.手感生活溫暖日常
A

黃埔新村|木作 X 咖啡.手感生活溫暖日常

撰文、攝影:鐘玉霞


高雄鳳山黃埔新村建於 1940年代,最初為日本南進政策下的陸軍官舍,國民政府遷台後,成為首批設立的眷村之一。民國 39 年陸軍軍官學校於鳳山復校,將此地更名為「黃埔新村」與「黃埔二村」,早年曾有許多孫立人將軍部屬居住於此。

時光流轉, 高雄市政府於 2014 年起推廣黃埔新村「以住代護」計畫,租賃者自行修繕與維護,吸引創業者進駐。

2023 年,海客欐飾木作咖啡館進駐黃埔新村,重新賦予老屋新生命。陽光透過木質窗櫺灑落在磚造木窗老屋,從菜單到桌椅、餐車皆是溫潤質感的實木木器,展現老闆楊智雄對木作的熱愛。店貓煤球、虎爺伴遊,耳邊偶爾傳來老闆與客人的閒話家常,更讓人感受歲月靜好的溫暖

店名「海客欐飾」也充滿寓意。楊智雄為海軍退役,「海客」也代表海量來客的期許,而「欐」象徵木質紋理之美,「飾」則寓意賦予木材新功能。楊智雄解釋,店名靈感來自希臘神話中大力士 Hercules(海克力斯),他欣賞這位英雄挑戰自我、成長進步的精神,因而取其諧音為店名。

海軍退役華麗轉身

楊智雄在高雄生活 20 年,2022 年時某日騎摩托車晃蕩,看見如廢墟般的家屋裡有著溫暖微光。「我覺得這裡是『 認真的廢墟 』。」他笑著說。當時並非每戶都有人申請進駐,許多房子仍維持著數十年前的模樣。

他回想當初進駐時,天花板破損、地板掀起,庭院是裸露的泥土地。門口大樹枝幹幾乎遮蔽入口,樹墩後方還有一座水塔,他將水塔移到今日廁所後方,修整樹木、翻新地板,讓空間煥然一新。

如今,小庭院讓人遠離都市喧囂,如溫室的玻璃屋和室房邀請人們日光浴。在楊智雄巧手下,雲衫、烏克蘭松木搖身一變餐車、桌椅、面紙盒、杯墊、菜單、招牌等實木木器,庭院內的原住戶——雞蛋花與軟枝黃蟬,與新朋友鹿角蕨、水泥魚缸養著的鯉魚,讓這兒充滿生命力。

自立改建老屋,他心中藍圖原本只是工作室及招待所。

回望過去,他笑著說:「其實,這一路都是『被自己推著走 』。當你投入一件事,做到一定程度時,自然會有下一個階段出現,就像我從小型木作轉向大型木工,需要更大空間於是進駐眷村,而後順勢開設咖啡館。」

老屋木作 開啟第二人生

楊智雄的太太有豐富的咖啡餐飲經驗,夫婦倆熱愛探索不同風味咖啡,親自走訪各地咖啡店,試飲後向店家詢問烘豆來源,再直接與烘豆師聯繫。店內手沖咖啡,精選來自台灣、衣索比亞、哥倫比亞、巴西、蘇門答臘等地的咖啡豆,從淺焙、中淺焙、中深焙,日曬、水洗或蜜處理,多樣化選擇讓客人品味不同產地的風土特色。

其中, 招牌冰滴咖啡根據每天冰滴的風味變化,搭配不同的咖啡冰磚,讓咖啡口感隨著冰塊融化而產生層次變化。自家手作甜點幾乎都是當周限定,結合當季水果與靈感,實驗創作出新鮮有趣風味,如抹茶提拉米蘇、山薯奶酒烤布蕾、迷迭香乳酪蛋糕等,每次造訪都有機會品嘗到驚喜滋味。

目前,咖啡館一周營業 4 天,也不定期舉辦水泥盆 DIY 活動,其他時間楊智雄則專心客製化木作製作。埋首木作有時孤單寂寞,而經營咖啡館與客人聊天話家常,觀察客人反應變成他的生活樂趣與養分。

他也觀察到:「黃埔新村最迷人的,不僅是歷史建築,更是『人』。」

包括民宿等多元店家進駐,店主們試圖重新營造昔日的眷村氛圍——充滿人情味的鄰里生活。過去眷村的鄰里關係緊密,孩子們可以「吃百家飯」,現在的店家們彼此認識,經常舉辦各種復刻眷村文化的活動,推出蔥花饅頭、豆腐乳、臘肉等眷村美食,過年時也會再現舊時習俗。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延續眷村時代的生活感與人情味。

海客欐飾木作咖啡館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東二巷 84-1 號(黃埔新村)
電話:0987-26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