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歷史現場|循329起義血路重訪廣州黃花崗(4)
A

重回歷史現場|循329起義血路重訪廣州黃花崗(上)

撰文、攝影:楊沒


青年革命軍視死如歸 慷慨赴義感動千萬同胞

黃花崗起義事敗,黃興指揮的 100 多位革命黨人不是戰死,就是被捕。經過審訊後,林覺民等人被綁赴珠江邊的天字碼頭行刑就義,拋屍於廣州雙門底山路與街市。

許多年來,讀林覺民的「與妻書」、方聲洞的「稟父書」時,鮮少時刻不為之動容,他們眼見國家暮靄沈沈,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因而奮袂挺身,力承時艱。

方聲洞寫:「事敗則中國不免於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林覺民寫:「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要有多大的胸懷與見地,多深的民族與家國情感,才能讓兩位人生勝利組甘願捨身取義,許民族燦爛的明天?

出北京路步行街,沿廣州第一條現代規格馬路的北京路往南朝珠江畔走去,路上不時還能找到鄒魯筆下那些 100 多年前的關鍵現場,如北京路、大南路與文明路口的大南門,如革命黨人在廣州布下的 38 個秘密機關之一的高第街。此刻,這裡已是車水馬龍的商肆匯集之處,燈海映照汩汩人潮,哪裡還有當年的肅殺氣氛?

走到接官亭牌坊時,我駐足了。好一個滄海桑田,從前此地以外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而這裡大約就是當年珠海海岸與天字碼頭的所在地,到廣州上任的官吏要在此登岸,聽鼓樂齊奏,迎禮砲轟鳴。林覺民等人就是被綁到這裡行刑的,那天沒有鼓樂禮砲,只有蕭瑟而連綿的槍響,縈繞在一片茫茫珠海之上。

走到現在的珠江邊時,已是華燈初上,如今的天字碼頭是一座中國傳統式樣建築,2 根大紅柱邊寫有「一江珠水千秋粵韻,兩岸花城百載芳華」,想夜遊珠江的,可以在這裡登船。而這晚,我沿著沿江路走在花團錦簇,百餘年前還是海水的珠江邊,看珠江五彩斑斕波光上蜿蜒流淌的兩岸光體,看海心橋紅色鋼拱在夜空襯托下展現的流線美。

那一刻, 我揣想那些太山一擲輕鴻毛的革命烈士在天之靈若有知,是不是也會發暖心一笑?畢竟三二九黃花崗之役喚醒了不滿清廷統治的千萬國人,才幾個月後,滿清就被以新軍為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如今,中華民國建國已 114 年,雖兩岸分治,仍是舉世聞名的泱泱大國,他們雖然奉獻了生命,卻也不至抱憾了吧?

「清吏之於革命黨,恨之澈骨。視諸烈士屍,不勝其蔑視。自諸烈士之死,至四月初三日始函知廣仁、愛育、方便、廣濟各善堂收拾遺骸……移置諮議局前曠地。」~鄒魯

「設當時各部能如計而悉起,清吏實莫如何。新軍如能由北入, 防營不致誤會, 則清兵熟能抵抗。」~鄒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