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軍人人格而戰 俠骨柔情繆德生
A

為軍人人格而戰 俠骨柔情繆德生
撰文:王筱君 攝影:蔡孝如 圖片提供:孫乃會

 為軍人人格而戰俠骨柔情繆德生 撰文:王筱君 攝影:蔡孝如 圖片提供:孫乃會

生命,可輕如鴻毛,也能重於泰山,對已逝陸軍砲兵退伍上校繆德生來說,毫無疑問屬於後者。

曾經,他花 94 天徒步長征 3 千 6 百公里,只為捍衛中華喚醒國魂,用血淚繪出黃埔革命的歷史圖像;無奈,在維護軍人人格的反年金改革崎嶇道路上,一個重摔,致壯志未酬身先死,透過昔日故友追憶,讓繆德生的精神長存,成為不被遺忘的歷史。

「年金改革是對軍公教人員不公不義的政策,侵害退伍軍人、教師、公務人員的退休權益,削減他們長期為國家服務應得的保障。」時光倒回, 2018 年 2 月 27 日,清晨 4 點,繆德生因參與立法院前的反年金改革活動,為了將國旗與一幅寫著「沒有國軍就沒有國家」的布條掛上立法院頂樓,在攀爬立法院外牆時不慎自 2 樓墜落,後腦著地昏迷,搶救 1 周無力回天,徒留遺憾在人間。

一身忠義衛中華抗年改 置生死於度外留青史

身為從小同穿 1 件開襠褲長大的摯友,孫乃會每當憶起繆德生,總是不禁流下男兒淚。

「他是現代俠客、一言九鼎,天生的領導者,沒有他的集會運動群龍無首,對什麼事情都很認真,尤其看不慣不公不義,言出必行拔刀相助,參與反年金改革、反國軍汙名化運動,他是寫好遺書出征的……」

語畢,又是三聲無奈的喟嘆。

繆家與孫家兩家自小在南機場眷村旁的克難街長大,繆德生排行老三,上有兩位兄長,孫乃會回憶:「繆爸爸、繆媽媽很疼小孩,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論何時到他們家,一定能蹭到一頓飯。」在村子裡,兩人從小是拜把兄弟,比親兄弟更有話聊,「我們從小被欺負,長大後不欺負人,但也沒有人可以欺負我們。」

繆德生順利投入軍旅生涯,陸軍官校砲兵科畢業後,先後服役於陸軍飛彈指揮部、陸軍總部、飛指部花蓮鷹式飛彈營營長與作戰科長,最終以聯勤總部上校官階退伍,30 餘年軍職生涯獲頒 2 座忠勤勳章、1座陸光獎章等 11 座勳獎章。 

退伍後,繆德生曾任台北市體育會副總幹事,2004 年投入超級籃球聯賽(SBL),擔任東森王令麟旗下的東森羚羊隊領隊, 直到 2 年後東森退出SBL,才離開體育界轉而經商。孫乃會說:「德生個頭不高,才 168 公分,但天生的領導者性格,在體育界前後服務的 8 年,經常帶隊在海內外移訓,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黃埔忠魂徒步千山萬水 血淚交繪出歷史圖像

離開體育界後,繆德生在新北市中和、台北市西門町與大陸廈門先後開店做生意,「他敬重兄長,在廈門開藝品店,取名『永德祥』,來自兄弟三人的名字各取 1 字,賣台灣茶葉、玉石與高粱酒。」

之後國內掀起年金改革浪潮,繆德生不為個人名利,只為黑白是非、正義公理,毅然結束在廈門的生意,加入藍天行動聯盟擔任秘書長,策畫並參與為退伍軍人爭取權益,為了正名,不惜絕食陳情抗議。

2017年4月5 日,繆德生決定徒步重返北伐之路,捍衛中華、喚醒國魂。

孫乃會強調:「德生從來都不是衝動的人,這趟壯遊前,他 2 年內用徒步方式,完成 2 趟環島之行。」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黃埔子弟徒步 3 千 6 百公里向先烈致敬,著戎裝的繆德生出發前還前往捐血中心捐出熱血,赴國父紀念館向國父銅像致敬、前往中正紀念堂向蔣公報告,再赴國軍忠烈祠前宣示,隔日飛往廣州,沿著當年黃埔軍校師生北伐之路, 於七七抗戰 80周年當日抵達北京西南郊盧溝橋。

過命兄弟年年辦追思會 「最恨別人不記得他」

BBC 中文網以「台灣阿甘」形容繆德生的千里長征,過程中,許多昔日國軍退役兄弟、眷村故友與台商受其精神打動,自發性加入陪走行列,孫乃會也在目的地盧溝橋迎接故友。

孫乃會以「過命兄弟」、「生死兄弟」形容彼此的友誼,乃至於繆德生因意外驟逝,6 年來,藍天行動聯盟與孫乃會擔任空監之友協進會理事長時年年幫他舉辦追思會。「這些年感觸很多,人走後塵歸塵土歸土,只留下回憶給活著的人,但我最恨別人不記得他。」

為此,每當有退伍軍人聚會時,孫乃會總不忘帶著由陸官 46 期黃志勝編著、記錄繆德生生前點滴的《壯舉》一書,已有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顧問委員會主委孫慶餘等人捐款贊助複印,讓哲人精神永流傳。

「德生的離世, 對退伍軍人、警察、公務員、教師與對國民黨都是莫大損失,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代替他的位置,他是說到做到、敢做敢當的漢子。」

在桃園開牛肉麵店的孫乃會,20 多年來把繆德生贈送的彌勒佛像當作鎮店之寶,每當思念故友時,看著彌勒佛的笑容沖淡些許悲傷,只留下繆德生的俠骨柔情。

關於繆德生
年齡:生於 1956 年,2018 年歿,享壽 62 歲籍貫:江蘇省阜寧縣,出生於台北市
經歷:中華民國陸軍砲兵退役上校、超級籃球聯盟前領隊、藍天行動聯盟秘書長。曾徒步完成 94
天 3 千 6 百公里「重返北伐路」,晚年積極推動反年金改革行動,因參與年改活動時攀爬立法院大樓不慎墜樓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