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眷總周年 重遊左營眷村-1
A

眷總帶路說左營!重回海軍大本營舊時光
撰文、攝影:楊沒

都 10 月下旬了,南台灣仍無一絲秋意,從左營鬧街繞進海富路不久就迎來了百年雨豆樹大道,這種自西印度群島漂洋過海而來的熱情植物在南台灣落地生根,而在左營,抗戰勝利之後中華民國海軍接收了日本海軍左營基地,以及軍港旁邊後來變成明德、建業、合群新村等中華民國海軍眷村的北海軍營,上千個從中國大陸撤退來台的海軍家庭在這裡落腳,某種意義來說,也是落地並漸漸生根了。

這個位在台灣最大軍港東邊的海軍眷舍區占地 2 萬多坪,從空照圖可以發現其道路規畫整齊無比,呈現無數個井字形,從橫向緯一路到緯六路是合群新村,緯六路以南與緯十二路以北之間是又稱「老建業」的北建業新村,實踐路以北到緯十二路之間是又稱「南建業」的新建業新村,而越過後來鋪成海平路的大水溝,就是有「台灣最美眷村」稱號的明德新村了。

車子繞過海功路的圓環後,在明德新村 29 號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事長趙怡老家門口暫歇。海功路在趙家門口被一堵牆與密密匝匝的樹叢阻斷,牆外就是海軍軍區,從前路是通的,直直走,就是當時的美軍顧問團,往右是官校、士校,軍區裡還有艦隊指揮部等。趙家門口本來有座防空洞,對面暫時廢置的四海派出所從前是反情報隊用的,更早之前趙家搬來時,偌大的廓後宿舍區還是個被美軍轟炸過,近乎廢墟一樣的地方。

民國 36 年,趙怡的父親趙錦龍奉調台北,擔任海軍巡防處長,隔年一家人從台北搬到左營,住進明德新村。趙寧、趙靖、趙欣、趙怡與趙健 5 個兄姐弟,在這裡度過他們童年到青少年的歲月,他們在這裡住過19 年,那些曾經的點點滴滴,是幾晝夜都說不完的。

日治時期即有軍港建設 國民政府來台版圖擴大

「從前媽媽在院子裡種滿了水果樹與花花草草,有木瓜、有檸檬,有橘子。後院是座草坪,父親在海官讀書時曾是籃球校隊隊員,他在一棵樹上釘了籃球架,4 個(男)孩子都跟他一起運動。」

走進當年趙家足足有 300 坪大的院 子,我彷彿聽到了趙茶房(趙寧)領著弟弟們鬥牛時的喧鬧聲,與鄰居孩子從屋外的防空洞跳進院子偷摘水果的窸窣聲。踱步到後院, 這裡是從前 趙怡的奶奶曬香腸臘肉的地方,海軍派在他們家的勤務兵老梁也住後院,他做的鍋貼與韭菜盒子至今仍教趙家兄弟念念不忘。

後面的圍牆從前只是道攀附著牽牛花的竹籬笆,另一邊住著當時的基隆海軍第三軍區司令,退伍後到基隆港務局當局長,卻不幸搭上遠航三義空難班機的曹開諫將軍。趙怡永遠記得他家是全左營最早有冰箱的:「我們都到他家,看曹伯伯把燒開的水放進冰箱製成冰塊, 那是我們人生第一次喝冰水, 很新奇。」

沿著曹家大門走幾步, 海景街口就是前總統府秘書長馬紀壯的家, 再過幾戶深宅大院,則是前參謀總長黎玉璽住過的房子, 繼續繞著附近的街廓漫步, 你還會路過當年宋長志、 劉廣凱、 宋鍔、 馮啟聰與于豪章等名將的家。

早年明德、 建 、 合群等 眷村是在海軍軍區裡,軍校路的緯一路、緯六路、緯十二路、實踐路口有陸戰隊的崗哨,眷戶回家得要攜帶居住證,經過衛兵把守的崗哨,但眷戶要到軍港就方便了。

高雄眷村文化發展協會總幹事孟繁珩回憶:「小時候想看軍艦,腳踏車一騎就到軍港邊了。」

某種意義來說,那是一個眷村二代的幸福年代,卻也是與中華民國一起飄搖的父母那一輩辛苦的年代,眷村裡哪一家沒有藏過別離的故事?孟繁珩說:「有時候軍艦被拖回來,上面一個彈孔一個彈孔的,第二天如果有同學請假, 我們就知道是家裡辦喪事了!」

在那 個「 一年準備,兩年反攻」的艱苦年代, 國家辛苦,眷村裡家家戶戶辛苦,那些被海軍白色恐怖時期肅殺氣氛牽連的人更辛苦。

明德新村、建業新村裡住過4位參謀總長、7位海軍總司令, 那些被封賞的或被摘掉的星星,每位都有一長串故事能說。

永嘉艦長江激戰突圍 艦長陳慶堃功不可沒

民國 38 年 4 月共軍準備渡過長江,江陰要塞司令戴戎光叛變,大局一發不可收拾,鎮守長江江面的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原可藉火力優勢阻止共軍渡江,誰知少將司令林遵倒戈,準備率艦隊投共。但永嘉艦艦長陳慶堃堅守志節,率 10 餘艘艦艇自長江兩岸交織的火網中突圍,因而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長江突圍在近代史上有極為   重大的意義,這些戰艦為中華民國海軍保存了戰力,不但在民國 37 年 11 月至 38 年 10 月 間執行了部分國庫黃金及故宮國寶運台行動,在接下來爆發的金門戰役與 823 戰役裡,也因為海軍為陸軍運補了彈藥、糧食與精密儀器,讓共軍在金門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讓金門守軍在 823 砲戰中挺住共軍48 萬發砲彈襲擊,獲得最終勝利,後來也成為護衛台海安全的重要屏障,為台灣人民掙來 60 年和平安定的日子。

出身黃埔海軍學校第 22 期的陳慶堃住在明德新村 6 號,這間房子後來變成了另一位在鯁門島戰役後得到青天白日勳章的梁天价的家。陳慶堃育有 3位子女,長子叫陳永嘉,就是為了紀念長江突圍戰。

這天,我們陪陳慶堃的女兒陳國寧重返明德新村,陳國寧回憶:「長江突圍戰那天,我們一家還住在上海四川北路家裡,父親早上 6 點從江陰突圍,9 點就到了上海,回了家他一字不提,到台灣後,才從媽媽口中知道那天發生這麼大的事。」

然而不是每場海戰都傳來好消息,民國 54 年8月6 日,海軍「劍門」與「章江」2 艘獵潛艦艇由海軍巡防第 2 艦隊少將司令胡嘉恆率領,赴東山島附近海域執行代號「海嘯一號」的掩護任務,卻被共軍發現並掌握行蹤,章江艦接敵後被擊沉,劍門艦馳援過程中重傷共軍若干艦艇後準備脫離戰場,卻因寡不敵眾而遭重創,死傷海軍官兵達 200 多人,艦長王韞山被俘,胡嘉恆也在交戰過程中負傷墜艦,沉入茫茫大海。

前參謀總長宋長志官邸現在由將軍好宅進駐。

前參謀總長宋長志官邸現在由將軍好宅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