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樂生活/撰文:楊沒
從國道一斗六聯絡道下高速公路,很快地你就可以在斗六聯絡道旁看見「虎尾建國眷村」的指示牌。在一望無際的旱田間馳行一會兒,轉進日據時代就規劃了跑馬道的雲158號縣道,直行後會看到虎尾糖廠的五分車道,循著五分車的行跡,你就會找到建國一村。
這一帶,昔日叫後壁寮庄,日據時代日本人強迫後壁寮等地部分居民遷村,把這裡改建成海軍航空隊飛行機場與眷舍,二戰末期,日本在中途島等戰役中節節敗退,虎尾飛行場變成了神風特攻隊訓練自殺式攻擊的基地,而為了在遭盟軍轟炸時減少傷亡,眷舍都分散藏匿在田野當中。二戰後國軍接收了這些眷舍,分別成立建國一、二、三、四村,如今建國三村變成了拯民國小,四村變成雲林第二監獄,二村還荒置在密林中,距虎尾鎮中心最近的一村則從一片廢墟,重生成落實文化資產保存的文創聚落。
這是一個不同文化層層往上疊加的地方,五分車軌道不遠處就是建國一村西側入口,過了寫有「精誠團結,齊家報國」的崗哨,你就會看到一面面國旗隨風飄揚的景象。村口左側是一個好大的防空碉堡,已經規劃成MR沉浸劇場的再造歷史體驗場域,循右道入村,前頭庚棟的幾間房舍門口插了國旗,但塌了的房子仍待整修,從建國一村73號起的老眷舍不論倒塌了與否,都經過雲林縣政府整修、包裝,招商後進駐的店家包括哲美系二手書店、怪手諒古早味布袋戲(在眷村裡演露天布袋戲也是文化融和與一種創意)、眷味廚房等。
二手書店對面是村子裡三座戰備蓄水池中的一座,據說從前建國一村眷戶會在池裡頭養魚與種瓜。繼續踱步前行,遊客漸漸多了,有人在草地上鋪上野餐墊,孩子在整理美化後的斷壁殘垣中尋找「小烏龜」(龜式防空洞 )穿梭嬉戲,其樂融融,聽說每到星期六「村里蚤市」或平日「植市集」的時候,建國一村都是人氣爆棚的景象。路邊的「抱糰」是間料理工作室,賣古早味的菜頭鹹飯等美食,網路評價甚高。再往前就是丁棟入口,丁棟的故事就多了。
丁棟是建國一村裡保存最完整的長型庫房建築,原來是日本海軍航空隊的兵舍,後來成了中華民國空軍士官眷舍,長長的建築裡沿中央走道兩側隔了二十六戶眷舍,每間眷舍隔以甘蔗板,有的還往上蓋了夾層,全盛時期裡頭住了上百人,但每戶不過幾坪大小,吃晚飯或推麻將時飯桌就會被擺上走道。幾年前雲林縣政府開始賦予建國一村新生命,丁棟的設計案還拿到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金質獎,如今裡面進駐的店家有小物工作室、有機農品市集和咖啡廳。
怪咖咖啡在當年從住滿人的丁棟主建物往外蓋出來的建築體內,與修理吉他疑難雜症的桑雀萬兔音樂造物設計所共用一塊院子,陽光舒暖的時候你也可以選擇在院子裡喝手沖咖啡,吃好吃的肉桂捲。年輕的老闆陳先生從騎著一輛三陽金旺穿梭雲林各縣市賣行動咖啡,到在建國一村裡實現創業夢想的故事很能激勵人。丁棟屋後的瑜樂手作創意工作坊教做藍染等手工藝,假日還提供建國一村導覽服務。
經過遭逢過祝融之災的丙棟眷舍走到村底,是一畦畦水田,一眼望去,水田邊有幾座防空洞,更遠處就是建國一村那座有名的水塔了。這座日軍以紅磚砌造的水塔外部如今已經附生了一棵樹,紅磚與水泥上有累累彈痕,大多是二戰末期美軍轟炸虎尾時用機槍掃射留下的,早年眷舍不夠分配時,居然還有幾家人住在水塔裡頭。
從建國一村東側口到虎尾鎮中心只要幾分鐘車程,虎尾在日據時代因大日本製糖株氏會社在此設立虎尾糖廠前身的五間厝製糖工場而快速繁榮,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單是虎尾一地被遣返日本的就有七千多人。如今,我們還能在虎尾街上找到早年的糖廠小火車車站虎尾驛、曾是雲林警分局,如今是雲林布袋戲館的虎尾郡役所,以及那座漂亮的虎尾鐵橋等日本時代的建築。現在的虎尾不再有當年被喚作「小台北」時的喧囂與繁華,但細細品味華麗後的身影仍別有一番風味。
離開虎尾前,依依不捨地又繞回了五分車道,一路跟在全台唯一還在行駛的台糖五分車後方,去了建國二村。建國二村是前海基會副祕書長李慶平、前中廣總經理李祖源,以及《翶翔天際- 虎尾的天空》一書作者霍鵬程等人成長的地方,我原希望可以找到他們記憶裡的院落,但那些長長的日遺眷舍、活動中心、籃球場、幼稚園都已被森森林木與滿院枯枝殘葉埋覆,天暗下後陰森的氣氛不言可喻。此刻,你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許多建國二村人暫時還不想回家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