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故事盒 |雷虎小組故鄉魔幻變身!直擊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1)
A

雷虎小組故鄉魔幻變身!直擊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1)

撰文、攝影:楊沒

落日像金黃色銀盤一樣緩緩在台南城西天際挪移,大年初六黃昏,我在曾是府城第一高峰的水交社文化園區桂子山上守著夕陽餘暉,餘暉許多年前會照進興中街31巷的椰林大道,也照進葉富根教官家院子。院子裡有棵芒果樹,如今芒果樹還在,只是孤零零地,夕陽也在,但是院子呢?31巷呢?雷虎小組大名頂頂的葉教官呢?

水交社往南走一些,就是駐紮台南機場的空軍443聯隊(第一聯隊),此刻正是IDF戰機完成日間訓練逐一返場的時候,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一波波由遠而近呼嘯而過。雷虎小組成立於民國42年,民國78年遷移到空軍官校之前都隸屬台南基地第一聯隊,飛官與眷屬們也多住在桂子山周圍。

民國76年我在443聯隊服義務役時親眼目睹過多次雷虎小組預演練習,當時他們飛的F5E與F5A戰機如今已經解除戰備,與台南的雷虎歲月一樣走入歷史了。當年的桂子山海拔2,630公分(沒錯,就是26.3公尺的意思),因應台南市都市發展,後來陸續被移平了,現在僅剩水交社裡標高約10公尺的餘脈。

站在山頂,腳下一大片水交社文化園區土地一覽無遺,從前這片土地上是密密麻麻的國軍眷村,我彷彿還能聽到家家戶戶歡笑或叫罵孩子的聲音。

府城第一高峰桂子山 有「汐見之丘」美稱

許久以前,台南的海岸線尚未向西推移到現在的位置,登桂子山可以眺望安平的潮汐,日本人為之取了個好聽的名字—汐見丘。從前這一帶叫桶盤淺,是南門外的大片沙地,後來成了日本海軍航空隊宿舍群,國民政府遷台後由航委會接收,成為以中華民國空軍為主的眷村群,雷虎小組飛官的宿舍就在汐見丘(桂子山)腳下,除了雷虎小組,水交社也住過黑貓中隊飛官,你記得那些飛行員的名字嗎?

「南門路末端靠近志開國小與桂子山周圍,是飛行員的宿舍群,那一整排宿舍都呈東西走向。兒時的記憶裡,時常有空軍的交通車停在路口,飛行員們下了車,一路步行到他們的眷舍。他們身著橘紅色的飛行服裝十分耀眼,亮麗颯爽的英姿,讓人投以敬佩和羨慕的眼光。」這是留學日本,目前在成大外語中心任教的朱戎梅書中的回憶。

她小時候住在現今水交社文化園區內的志開新村,家前門是南門路,對面是美軍俱樂部,家後門是興中街7巷,她在發表過的文章裡回憶,巷子裡住了很多包括雷虎小組成員在內的飛行員,赫赫有名的飛將軍不計其數,包括羅化平將軍、張復將軍,以及唐卉璋、楊世績、鄭萬洪、石遠耀、馬榮民和羅宏新,還有他們住在桂子山另一側31巷裡的葉富根教官。

葉富根是廣東梅縣人,九一八事變後投考空軍,在抗日與剿匪戰爭中屢建奇功。雷虎小組成立後,第一任領隊是第一聯隊第一中隊長周石麟,葉富根是副中隊長,負責作戰訓練。

雖然貴為雷虎小組飛行員的教官,葉富根在志開新村裡的家卻如陋室一般,美軍去訪他家時還詫異問道:「Oh!ThatisLt/colhome?(這就是中校的家嗎?)」

葉富根已經過世6年,太太于秀媛說:「房子很簡陋,颱風一來,籬笆就被吹倒,屋頂就要漏水,葉伯伯性子倔,不去申請修房子補助,靠著自己攢錢,才把房子拆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