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小組故鄉魔幻變身!直擊台南水交社文化園區(2)
撰文、攝影:楊沒
眷村拆遷重整 日式宿舍群成市定古蹟
過世多年的雷虎小組第四任隊長張復將軍生前回憶說,他住在緊靠興中街的第一排第三戶,就算是出勤大陸上百次才獲配的特種立功軍人眷舍,一戶也才11坪大。
我想,對這些飛行員來說,這裡只是暫時的住所,他們遲早是要反攻大陸的,因陋就簡些又何妨吧?
羅宏新是國安局退役上校,也是電視名嘴李天鐸的親舅舅。民國60年蔣公誕辰那日雷虎小組在台北市上空表演特技,羅宏新駕駛的F-5A戰機在中興橋失事墜毀。
羅宏新住過的眷舍在水交社文化園區內幾個眷村搬遷之後被保留了下來,雖然被大幅翻修了,李天鐸依然清晰地記得一些場景。
「舅舅非常優秀,是出事那一年空軍炸射比賽空地靶總冠軍,出事那一刻如果選擇彈跳,還可以保全屍,但是他怕飛機衝到三重埔,還試著拉起機頭,最後連人帶機墜毀在淡水河。」
李天鐸在羅宏新家外不斷伸頭探看,想找到記憶裡那個對著空軍子弟小學(志開國小)的後門,他喃喃說著:「我60年不願意再來,傷心啊!」
水交社文化園區的範圍大抵包括從前的志開新村、明德新村、實踐四村、警察新村與國民新村,大多是空軍眷村,少數是陸軍與警察眷村。
空軍443聯隊與雷虎小組的飛行員,大多都住在志開新村,志開新村是根據空軍首位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榮譽,但民國32年為國捐軀的飛行員周志開名字命的村名,周志開的媽媽周王倩綺與哥哥周志宏隨政府來台後都住進了志開新村。
農曆年後這日下午,我在現今水交社路一段與興中街63巷口從前周王倩綺住過的房子舊址附近,與也住過水交社的前海基會副祕書長李慶平、前台南市黃復興黨部主委童盛雄等人,隨著朱戎梅導覽解說的腳步,探訪她與那些空戰英雄們度過人生精采時光的地方。
民國93年眷村拆遷,除了最南側的警察新村外,大半的眷舍都拆光了,幸好雷虎小組飛行宿舍之外,台南市政府還保留了8棟將官居住的日式宿舍,以及7棟中低階軍官宿舍供人憑弔昔時歲月。
綠草如茵搭配典雅建築 2019年成立文化園區
這些房子經過台南市政府重新規畫與整修以後,變身成遊客中心、水交社歷史館、AIR台南館、文學沙龍館與眷村主題館等展館,其中的日式住宅,當年都有灰磚圍牆,有前後院。
朱戎梅說,當時在一定職務以上的高階軍官才享有每戶1棟的待遇,許多日式房舍其實是幾個眷戶共用1棟。遊客中心的位置,從前是張雁初將軍住的日式宿舍,張雁初的侄子張夢魁也是飛官,影星歸亞蕾與張夢魁有一段因張雁初協助而修成正果的浪漫愛情故事。
張雁初家隔壁是前空軍幼校校長苑金函將軍的住所,苑家隔壁則是抗戰時期中美航空混合團(聯隊)所轄3個大隊中第五大隊中方大隊長向冠生的家。
向冠生的女兒向堅鳴曾經回憶說:「大門前,橫過往右斜溜的土路,就步上一大片曾整理過、但還未加使用的空曠土地基台,順路往鹽埕町(區)都是下坡,騎腳踏車可一路溜到鯤鯓海邊。」
苑金函、向冠生2位將軍家門口的空闊台地,後來整修成了排球場與籃球場,向堅鳴說,「籃球場四周甚至搭建了6、7層高的觀眾席。」
這座球場就是名噪一時的復興球場。復興球場另一側還有幾幢大房子,現在的水交社展演館是從前日本海軍航空隊聯隊長官邸,後來住進了白崇禧的弟弟白崇祐一家人,朱戎梅至今都還記得白媽媽的身影。
白家隔壁興中街79號住的是前空軍機校校長、後來出任台灣航勤公司總經理的李登梅,這幢房子重修後,目前是一家非常有味道的敝墟書店。
李登梅的兒子李雲溥當過幾屆台南市議員,他們隔壁那間據說鬧過鬼的大房子住的是前空軍指揮參謀大學校長李學炎,從兩家中間的興中街77巷走進去就是實踐四村。
前明德里里長趙宋世英是民國42年父母親搬進實踐四村後隔年出生的,她回憶小時候孩子們會爬上桂子山放風箏、挖子彈頭或偷摘水果,有些人還挖到古墓與棺材。長大後她和許多水交社人一樣,找了個機會考進亞洲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