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歷史現場|循329起義血路重訪廣州黃花崗(5)
重回歷史現場|循329起義血路重訪廣州黃花崗(5)
撰文、攝影:楊沒
黃花崗之役雖敗 武昌起義一舉成功
黃花崗起義失敗之後, 戰死與被處決的烈士曝屍廣州市街,兩廣總督並下令不得收「亂黨」之屍,任其在日曬雨淋中發臭腐爛。
數日之後才在同樣是同盟會成員的記者潘達微奔走下,將烈士遺骸一一入殮好棺,並找到廣州東門外一塊荒崗安葬。這裡本來叫紅花崗,潘達微認為紅花不夠風骨崢崢,才改為黃花崗。
這天下午,我在擔任中國銀行旗下物業公司總經理的外甥陪同下來到黃花崗,穿過國父手書「浩氣長存」4 個大字的牌坊,沿著長長的墓道走了好一會兒,才來到墓碑上頭寫了「七十二烈士之墓」的烈士安息之地。
墓以鐵鍊圍起,無比莊嚴肅穆,碑亭後方就是小學課本裡那座民國 10 年建成,用72 塊青石堆疊成崇山形的紀功坊了,紀功坊最上方現在是 1座自由女神像。
他們在一場差一點就可以成功的革命中,以肉體與靈魂的自由,換得結束專制體制後四萬萬中國人的自由,他們用肉身殺出血路,用鮮血喚醒同胞的中華魂,啟瞶震聾,讓數月後的辛亥革命崛地而起,推翻垂頭喪氣的封建中國,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以造就一個新時代,迎來民族的驕傲。
113 年後的這個時刻,除了四周大樹在微風吹拂下颯颯作響外,萬籟俱寂,但百餘年前那連綿不絕的號角聲、嘶殺聲,與林覺民說與意映聽的「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此刻竟伴著淚水,不絕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