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歷史現場|循329起義血路重訪廣州黃花崗(中)
撰文、攝影:楊沒
起義發難的驚天槍響 穿過百餘年蕩氣迴腸
出小東營後,黃興率領選鋒隊員右轉清朝時叫司後街的越華路向前直奔,攻入現址為廣東省民政廳的兩廣總督署。然而清廷早已掌握情報,兩廣總督張鳴岐在黃興等人直沖麒麟門找他之前早已從後壁逃之夭夭。革命黨人退出兩廣總督署前,在先前的第二次廣州起義中殺革命黨人毫不手軟的水師提督李準已率衛隊迎頭衝來,革命黨人死傷慘重,黃興也在槍戰中斷了 2 根指頭。
我沿著越華路旁 50 ~ 70 年代廣州特有風格的騎樓街疾行,不久後就來到廣東省民政廳大門口,這裡幾乎找不到當年兩廣總督署的根椽片瓦了,幸好門口那 4 根柱子還是當時遺留下來的,其中 2 座琉璃瓦八角攢尖頂約有 10 公尺高,模樣就像清朝官帽一樣。
往裡面走,還有 1 棵百年木棉,它們與「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那 2 隻石獅一同見證過那段歷史。
在木棉樹下張望時,當年那些驚人動魄的場面彷彿還是進行式,我看見選鋒隊裡的年輕身影一個個倒下,黃興強忍斷指之痛,指揮剩下的隊員分 3路突圍,那即將是許多人生命的最後時光。此時,一股酸楚竟湧上心頭。
「黃興率革命軍舉義廣州,由小東營進攻清兩廣總督署。黨人皆臂纏白巾,足著黑面橡膠鞋,手執槍械炸彈, 司號者手執螺角。」
「一時間。嗚嗚聲動,風起雲湧, 直撲而前,疾行入督署。」~鄒魯
「斯時也, 槍聲喧於急雨,彈煙波於亂雲,喊吶崩天,血花濺地。」~徐維揚
百餘年後讀起黃花崗起義時發生的這場致命的誤會時,仍不禁扼腕長嘆。
黃花崗起義前 1 年的第二次廣州起義,就是由同盟會成員趙聲、倪映典等人為內應的廣州新軍發動的。彼時滿清採用西式的軍事制度、訓練以及裝備打造的新軍裡支持革命理念的人非常多,單是廣州新軍裡據說有一半以上的人準備響應革命。
被方聲洞誤擊的溫帶雄帶領的這隊人,本來要與黃興相約合攻兩廣總督署旁的水師行台,擒下李準的,卻和革命黨同志自相殘殺,可惜的是還在日本千葉醫學院學醫的方聲洞也在激戰中命喪雙門底。
雙門底就在如今廣州市最熱鬧繁華的北京路步行街中段,北京路步行街集文化、商業與娛樂機能在短短幾百公尺里,有「嶺南第一街」稱號,初建於 1100 多年前五代十國南漢開國高祖劉龑在位期間的大佛古寺,被廣百廣場與光明廣場等大型百貨公司圍繞,大雄寶殿是嶺南廟宇建築精品,大殿的柱子有 300 多年歷史,正面簷下還掛著中華民國建國之後國父親筆書贈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