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歷史現場|循329起義血路重訪廣州黃花崗(1)
A

重回歷史現場|循329起義血路重訪廣州黃花崗(1)

撰文、攝影:楊沒

11 月初的廣州未有一絲入秋的涼意,我在越秀區越華路一帶尋覓不久,就找到了北京街道都府社區里的小東營「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終於也來報到了!黃興他們出發了嗎?」那一刻,你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依稀也聽到了那晚自不遠處傳來的槍響。

西元 1911 年國父孫中山先生等人決定在廣州發起第 10 次起義,由黃興與趙聲擔任總指揮。這次起義計畫縝密,經費與槍械都備足,連清廷的新軍、巡防營、警察內都有內應。農曆 3月 29 日傍晚行動開始後的驚天槍響,在廣州城裡鋪成一條條血路,血路伸向廣州街巷,伸進市朝,伸進人心,不久之後,它們將會匯聚成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只是這晚,他們灑下的鮮血,換得的卻只是一場失敗收場的革命。

步入指揮部舊址這幢富有嶺南特色的青磚大屋時,一股肅穆的氣氛迎面撲來。大屋展廳裡有 2 隻石獅, 右邊那隻身上依稀還能辨識出累累彈痕。就是它們啊!百餘年前那天傍晚,當黃興領軍的120 多位「選鋒隊」成員從這裡出發,向幾百公尺外的兩廣總督署奔去,揭開國父孫中山先生口中「足以驚天地,泣鬼神」的「三二九黃花崗之役」序幕時,2 隻石獅子本來是守在兩廣總督署大門前的。

如今,那些「碧血橫飛,浩氣四塞」,平均年齡僅 29 歲的年輕與壯年人都已作古,見證過這段劃時代起義事件的 2 隻石獅,卻還神氣活現地把守在時光甬道口上,炯炯眼瞳仿彿還倒映著一張張青澀的臉龐。

那的確是一場準備充分的革命行動,可是發難前卻迸發孤狼一樣的溫生才行剌廣州將軍孚琦等大小事件,廣州城內到處有清軍搜索,導致十路進攻隊伍,最後僅起義總指揮黃興親自率領的攻兩廣總督署隊伍依計畫從我此刻置身的小東營出發。我手執廣東大埔同鄉先輩鄒魯著述的《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與當天也參與行動的徐維揚先生的訪談錄《辛亥廣州起義與花縣十八烈 士》,百餘年後的這天也跟上了革命志士的腳步。